大约是在生完孩子后,我就开始畏惧与人交往,常常喜欢独处,漫长的两个月的暑假,我能够天天窝在家里,或者看书,或者干家务,甚至享受赖在床上的逍遥自在,哪怕一步也不愿意迈出家门来。
也不是没有想过和别人一起出去转转,但是,我总会有理由说服自己,比如: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伙伴;同事、朋友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难得有空闲;我总有干不完的家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出不得门去。再比如,我要婆家娘家两头跑,看望老人比起别的事情来,总归是第一位的。这些其实都是我一厢情愿的理由,真实的情况是,有谁愿意约我呢?约一个不爱出门、逛街说头晕、说话嫌嘴累的人,有啥意思呢?
爱人怕我闷,常常找个借口带我出去溜,比如到县城郊区的奶牛场买鲜奶,比如到新建的公园看看花。每一次,当我们一起穿行在街巷中时,我就会出现幻觉,恍惚觉得我们还是二十年前的模样——他骑着自行车驮着我,我倚在他的背上,轻轻地哼唱流行歌曲。我很享受我们一起出行的时光,平时懒怠说话的我就变成了话匣子,兴致高的时候还会亮一嗓子。每次外出回家后,孩子们就会夸我脸色红润了,精神气变好了。
前段时间,和六个同事到外地学习,报到的地方在一个小山旁,因为时间充裕,我们决定就近爬山去。对于这个建议,我没有否认,也没有赞同,因为大家一起外出,我不想自己成为同行者里的另类。因此爬山途中,我只是个盲从者,虽满脸微笑,但内心平静如水。
一位同事是摄影高手,一路上,他都在撺掇大家照相。开始时,大家并不积极响应,当一组迎着山风在草丛中练太极拳的照片神气地出现在镜头里时,大家的热情被点燃了,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开始设计一系列照相创意,比如摆出千手观音的阵势,每个人都当当前面的观音;比如站在山坡的羊肠小道上,由高到低依次摆出伸手邀请的姿势;比如大家都站在一个山头,临风而立,做飞翔状……
我不知道,自己从哪一时刻起,蛰伏在体内的“人来疯”劲儿就活络了,我一路狂奔在山间,积极地配合着各种姿势,咧着大嘴呵呵呵地笑着笑着,把身上每一个细胞都笑得疯起来。一种久违的青春激情生长在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蓬勃着,让我迷醉。
悄悄留心了一下其他同事,呵呵,一个个比我还疯。
返回途中,大家都变成了话痨,逢着一个话题都会发表一通看法。谈话间,我发现,很多人与我一样,背负着生活与工作的压力,日日走的是固定的点与线,活着越来越孤独、寂寞,几乎成了一部生活机器。而这次,登山让大家一下子冲破了自我闭锁的牢笼,发现了同行的快乐。
“再也不能这么活,再也不能这么活!……”一个同事猛然吼出这么一嗓子。我们一愣,旋即响应,决定成立一个QQ群,以后大家一定要多多交流,多多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