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团博爱县委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全县志愿者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6月,焦作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提出建设“志愿文明之城”,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广大市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时尚,推动全市志愿者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在刚刚结束的焦作市第三届志愿服务市长奖颁奖大会上,博爱县的王成俭荣获“十佳志愿者”称号、“开心博爱”志愿服务队荣获“十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爱心献血屋志愿服务队荣获“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该县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团县委、县文明办成立了博爱县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通过动员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完善,目前,县、乡(镇)、村三级志愿者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二是动员多方参与。联合教育部门,将“入校就当志愿者”作为新生入校的重要工作,指导全县3所高中(中专)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立起校志愿者协会。并发挥职教特色,围绕“农”字开展专业服务技能培训,县职专“农事110”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伙伴。把注册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各单位争创文明单位的重要抓手,各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积极打造专业化志愿者服务队,全县各级文明单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了单位总人数的30%以上。在校园,县法院“法官妈妈”志愿服务队保卫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线;在田间地头,退休农艺师赵登泰带领县农业局的志愿者将义务送科技下乡作为毕生的事业;在偏远山区、特教学校、看守所,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志愿者用精湛的医技为他们送去关爱……
创建志愿服务载体,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该县一是服务大局有行动。连续3年联合县旅游局、青天河景区招募旅游志愿者服务景区发展,优质的服务为竹林水乡的博爱美景又增添了一抹新绿。全力服务省十二运会,先后招募20余名志愿者服务于省十二运会公路自行车、柔道、拳击等比赛。在“三秋三夏”、美丽乡村建设一线,到处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挥洒汗水,诠释了共青团主力军和突击队的职责所在。
二是打造品牌树形象。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上做文章,第二届志愿服务市长奖“十佳志愿者”得主杨应芬近年来斥资30余万元用于开展孝老爱亲志愿服务,今年11月份个人出资举办“孝行天下”公益讲座,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联合民政部门开展敬老义工招募,16岁的高中生肖摇摇义务服务县中心敬老院一个暑假,为“90后”做出了榜样;各乡镇敬老院均建立起志愿服务站点,类似“开心博爱”志愿服务队、博爱志愿者联盟等一大批志愿者走到敬老院义务工作,为全县老年人安度晚年作出了积极贡献。高举“友爱、奉献”旗帜,建立爱心献血屋志愿服务示范站,鼓励全县人民参与到无偿献血中去,全县无偿献血人数和总量高居全市前列。志愿者王反修及爱人10多年来累计献血34次,回应了市中心血站要在博爱县建立全市唯一一家定点无偿献血机构的初衷。擦亮“青”字号活动品牌,深化“呵护雏鹰·助力圆梦”活动,通过向上争取,自身募集,为全县209名困难中小学生送去了助学金、羽绒服、字典等;2014年“圆梦行动”募集资金11万元为近年之最,帮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完成梦想。
传播志愿文化,志愿服务理念走入人心。该县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奏响凡人善举赞歌,广泛宣传77岁的志愿者张功成数十年如一日义务为全村6000名群众送报送信;志愿者皇汉文、毕太平第一时间赶到雅安地震灾区参与救援165个小时;乡村医生王下放为群众义诊数十年被称为“山区120”;邮递员徐二平行走崎岖山路免费为群众捎送物资已坚持10个年头等先进事迹,让群众发现“好人就在身边,也许就是自己”,在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大有可为的氛围,不断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二是注重塑造典型,举办“争做美丽志愿者”先进事迹报告会,联合多部门开展“最美志愿者(组织)”评选,展示志愿者风采,引导更多青年把志愿服务作为自主选择的一种精神时尚。做好志愿文化产品推广,“焦作志愿者”、“博爱共青团”微博、微信订阅数不断增长,初步建立了志愿服务管理网络化的工作模式。
在开展志愿者活动中凝聚青年,在推进志愿者活动中彰显团组织价值,在深化志愿者活动中服务党政大局。在“四个博爱”建设的征途上,博爱共青团将用青春、奉献和力量留下属于青年人的时代印记。
博 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