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近日,某网友发帖称:“还记得这些中华礼仪用语吗?”网友的跟帖和热议热情还很高。
一些中老年人赞同将这些礼仪用语发扬光大,提高当代人的素质。他们大都认为,现在的一些年轻人,缺乏的就是传统礼仪和道德修养,倡导返璞归真,支持文明礼仪用语。
但是,也有很多网友表示,传统礼仪需要传承,也要顺应社会发展,但最重要的是保存礼貌的精神而非言语上的形式。网友【极光无限】提出,假如在当今社会,女人初次见长辈还得道万福“小女子给您请安了”,多酸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此持有不同看法的大概分以下两种。
一种认为“敬语一出,顿感顺耳”。网友【紫色霞光】说:“我是一个传统的人,包括语言、思想等,尤其喜欢古代的经典,看重中华礼仪,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文明的体现,而且显得人比较有素质和涵养,不像现代语言那么直接和简单。”
“礼仪用语确实有它存在的理由,这些话说出口,让人顿感顺耳。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不能丢失文明礼仪和传统经典。”网友【小黄鸭】说。
另外一种则认为“礼仪用语,过于复杂”。在采访中,有不少网友向记者吐槽:“只要意思能够表达清楚,言简意赅就好,干什么非要弄得文绉绉,酸酸的让人感觉不自在呢?”
网友【wo am i】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假如想要问一个人的年龄,现代语言直接就可以问‘您多大了’,若是用传统的礼仪用语,就要问‘您贵庚’。这样的问法对男性还可以,若是对女性或者孩童就不太合适了。因此,我觉得传统礼仪用语没有现代语言简单明了。”
那么,到底是传统的中华礼仪用语彰显文明,还是现代语言简单易懂?不妨来听听一些学者和专家的看法。赵晶裴是一位从事语文教学40多年的退休教师,她给广大网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询问一位老人的年龄,很多人直接就问“您今年多大了?”但是一个懂礼貌的人会说“您老人家今年高寿啊?”孰优孰劣,一听便知,老人更愿意听哪个人说话,更愿意和哪个人交流,便可想而知了。所以说,通过恢复使用中华礼仪用语来强化现代人的文明意识,不仅让别人愉悦和舒心,而且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愉悦与舒心。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院长穆乃堂建言:这些中华礼仪用语不但文化内涵丰富,传统韵味十足,而且对于使用者来说,也可以此赢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缩短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也是更好地加强自己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一条“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