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帆
全市妇联如何在创建“平安焦作”中发挥作用?市妇联主席廉常萍说,我们就是要以“小平安”带动“大平安”,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妇联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爱心调解和信访代理为载体,组织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妇女维权与社会维稳工作有效开展。一年来,全市各级妇联共成立“爱心调解”组织800个,招募爱心调解员1850名、信访代理员500余名。全市妇联系统共接待来信来访案件660余起,维权及心理咨询电话300余人次。
以普法宣传为重点,推进“平安家庭”创建
市妇联以“送法进家庭”为重点,在今年的三八妇女维权周送法下乡活动中,以“法律温暖、家庭幸福”为主题,组织动员各级妇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期间,与市司法局、市中级法院等部门联合开展妇女维权咨询服务50余次,入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16万余份,悬挂横幅和标语150多条。
此外,不断组织壮大“妇”字号平安楼院女子看护队、爱心调解队、女子文艺宣教队等三类巾帼维稳志愿队伍,面对面、经常性地对社区居民、农村妇女、重点特殊人群进行思想疏导和法制教育,强化源头治理,激发家庭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力和潜能。在今年的防范处理邪教集中整治活动中,巾帼维稳志愿者们配合其他部门开展整治大排查、大教育,组织基层妇女群众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反邪教文体节目,利用群众自身力量,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
以维权论坛为平台,形成维权合力
为探讨传播新形势下妇女维权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健全妇联、法院密切合作的维权工作长效机制,今年3月,市妇联、市中级法院联合召开了焦作市第五届妇女儿童维权论坛暨妇女维权协调会。与会代表就各自在维权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有益尝试和面临的问题作了精彩的交流发言。
市妇女儿童维权站自2011年成立以来,共接待妇女儿童法律咨询2000多起,代理法律援助案件50余起,减免代理费用70多万元。博爱县法院金城法庭在审理涉及妇女儿童案件时,注重防范、注重保护、注重引导,促进疑难案件的解决;修武县法院畅通诉讼渠道,快立快办涉妇案件,最大限度地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河南理工大学女性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倡导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在立法和政策层面推动性别平等,共促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发展。
以爱心调解为基础,实行妇女信访代理
今年7月,为了进一步拓展信访工作渠道,市妇联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的意见》,以爱心调解为基础,以疏导代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由信访代理员代理信访妇女向有关部门反映诉求的信访维权工作模式,依托各级妇女信访维权服务平台,设立健全妇女信访代理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妇联共成立妇女信访代理组织200余个。
规范壮大妇女信访代理员队伍,以各级妇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沟通能力强的妇联干部为主体,同时从社会责任感强、热心助人、有专业知识或调解工作背景的公安民警、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维权志愿者中选聘。目前,我市各级妇联共招募信访代理员500余名,举办业务培训20余期,建立了一批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信访代理员队伍。在今年的“11.25”国际反家暴日期间,市妇联通过信访代理、法律援助、庭审旁听,协助孔女士解决了因严重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案件。法院以家庭暴力已构成轻伤,判处施暴男方有期徒刑1年,同时在离婚财产分割上照顾女方并判令男方对女方进行经济赔偿。
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关注特殊困难家庭
我市目前有农村留守儿童3.2万人,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社会保护,一直是市妇联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市妇联组织发动相关部门及社会爱心人士,利用儿童节和传统节日,通过开展“我们在一起”观影、关爱小候鸟、家教巡讲、心理辅导等公益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慰问。面向社会招募“农村留守儿童亲情代理家长”,组建“妈妈帮扶队”“巾帼教师志愿者帮扶队”“街道办事处爱心护苗队”“社会志愿者帮扶队”等55支各具特色的留守儿童帮扶队伍,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经常性地进行亲情关爱活动。
自2008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启动以来,市妇联争取到政府扶持资金12.42万元,募集社会救助资金8.65万元,全市各级妇联共建立25所留守儿童爱心学校、49个留守儿童之家、66个爱心书屋,通过各级妇联资助的贫困留守流动儿童达2400人次。同时,市妇联加大对留守妇女的扶持力度,以“三下乡”“妇女维权论坛”“女性素质大讲堂”为载体,以三八节、法制宣传日等节假日为契机,强化对留守妇女的科学文化和法制宣传教育及医疗卫生保健工作。
通过近一年的创建工作,全市90%以上的家庭达到了“平安家庭”创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