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怀川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生命相托”背后的砥砺与精进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相托”背后的砥砺与精进
——记焦作市第九批市管专家、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卢建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卢建路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是在手术室中度过的。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本报记者 陈作华 王水涛 实习生 侯彦霞

  少年立下从医志

  “健康所依,性命相托。”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镶嵌在墙面上的这八个大字赫然醒目。

  采访市第九批市管专家、市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卢建路那天,他在带领记者穿过门诊大厅时,边走边把目光投向这几个大字。“我每一次走过这里,都不由自主地要把这句话看上几眼。”卢建路说,“这是医生的使命所在,为了不负使命,每一个医生都要敬畏生命、善待患者、终生学习、审慎精进,我时刻用这句话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接下去的采访中,记者感到,卢建路20多年的从医之路,就是按照他所说的那样走过的。

  1963年,卢建路出生在济源市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对儿时的记忆是,山区缺医少药,村民们看病极为不便,得了小病就扛着,得了急病、重病就等死。随着他逐渐懂事,这个大山里的孩子萌发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当一名医生,为乡亲们祛疾除病。

  读到高中时,学校离家有10多公里远,且全是盘山小路,走一趟要2个多小时。他每周一去学校时,除了带上一周吃的干粮外,还要背上近10公斤的粮食,到学校后换成食堂的饭票。在学校里,他的生活最清贫,但他的学习成绩最优秀。

  1984年,卢建路如愿走进了河南医学院医疗系的课堂。5年的大学生活中,他一如上中学时的刻苦努力,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1989年,大学毕业的卢建路被分配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我转完科室后就被分到了泌尿外科,当时,泌尿外科的住院病人不多,手术也很少,所以就挂靠在别的科室里。”卢建路说。

  “这样不行,泌尿外科必须要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1992年,卢建路争取到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的机会。一年后,他回到医院时,正遇时任泌尿外科主任退休,他便挑起了科室的大梁。不久,该院泌尿外科第一台大手术被排上日程,卢建路主刀为一位患者成功实施了肾癌根治切除术。

  由此,该院泌尿外科手术的无影灯便频频亮起,手术量从以前每周的一两台逐步增加到15台左右。

  向临床医疗技术前沿挺进

  1994年的一天,一位来自博爱县农村的23岁睾丸癌患者住进了该院泌尿外科病房。对这种病的治疗,在切除患侧睾丸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整个手术不仅难度大,还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尤其是逆行射精所造成的不育症。

  是劝其转院,还是留院治疗,卢建路在心里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手术不做,自然能够避免因并发症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但患者要到北京或上海等地的大医院就医,医疗费用将大幅度增加。还有,如果永远绕着困难走,那么该科的医疗水平到什么时候才能提高?思忖再三,卢建路决定为患者进行治疗。

  即要达到手术效果,又要避免术后出现射精障碍,卢建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大胆创新,设计出改腹膜后淋巴结大范围清扫为局部清扫的手术方

  快速步入微创新时代

  案。这台改良式淋巴结清扫手术完成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不仅没有出现并发症,还在两年后喜得贵子。同时,这项技术获得了焦作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手术难度越大,风险也就越高,但不能因为怕担风险就将患者一推了之。”这些年来,卢建路无数次向技术险峰发起冲锋。

  1997年冬季的一天,一位50多岁患有肾上腺巨大肿瘤的女性患者住进该科。本来,肾上腺的位置就很隐蔽,周围脏器多,临近大血管,手术风险高,再加上这位患者的肿瘤直径达到12厘米,如果恶性程度高,肿瘤剥离将极为困难。卢建路知难而进,毅然决定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成功了,患者不仅存活至今,而且身体状况很好。

  1998年,我市第一例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由卢建路完成。一位男性患者因患膀胱癌需接受全膀胱切除术和永久性尿流改道。之前,解决尿流改道的方法很多,虽能挽救患者生命和延长其生存期,但对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严重打击,会让这些患者痛不欲生。

  卢建路决定借鉴国际最新技术,利用患者自体回肠为其再造新“膀胱”。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新的“膀胱”不仅能够储存适度的尿量,而且经原来的尿道小便,并具有可控性。

  肾移植,是泌尿外科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2000年,我市独立开展的第一台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在市二医院完成。一位40岁的男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严重,徘徊在死亡边缘。卢建路找到肾源后,立即为患者实施手术。当肾动脉、肾静脉吻合完成后,输尿管很快流出了尿液。由此,这位患者重获新生。

  微创手术,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新型手术方式。2000年,卢建路在全市率先将这种技术引入临床。

  2000年10月份,一位36岁的女性患者被确诊为肾上腺肿瘤。立即实施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可如果按之前的开放式手术方案去做,切口长达25厘米至30厘米,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至少要半个月,出院后还要休养3个月以上。为此,卢建路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术中时间较以往开放式手术缩短了1个小时,患者术后第二天便可下床活动,6天后出院。这台手术也是全省泌尿外科第一例微创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填补了省内的技术空白。

  “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是一种多发病,60岁以上的男性中,有半数人会患上前列腺增生。由于腺体不断增大挤压尿道,导致尿频、尿急、尿流变细、排尿困难、尿不尽,甚至出现尿失禁。”卢建路说,“我们采用微创手术后,连切口都不要,把前列腺汽化电切镜直接从尿道插进去,就可将增生的腺体切除,排尿困难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2002年,市二医院泌尿外科独立成科后,微创手术更是被迅速普及到多个病种,其中多项微创手术在我市率先开展。卢建路主持的“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技术获得了2014年焦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明天要做的5台手术,全是微创手术。我们科室曾一天做过16台手术,其中14台是微创手术。”卢建路说。如今,他所在科室的微创手术占全部手术的80%以上,这个比例在全省地市级医院中名列前茅。

  “什么样的治疗途径对患者最有利,我们就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微创手术,就是用对患者创伤最小的方法,来达到甚至超过传统治疗手段的一种新技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微创手术比例已达到90%,因此我们有责任让最新的医疗技术成果惠及患者,也有信心站到微创时代的前沿。”卢建路说。

  记者手记

  外表沉稳,但内心充满敢于挑战的激情与大胆创新的勇气。这就是卢建路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患者把健康和生命托付给医生,可是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局限性与人类生命的有限性,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永久难题。怎么办?一个有责任的医生,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来最大限度承担起救死扶伤的使命。”采访之余,卢建路跟记者谈起了医生的职责与担当的话题。

  在当前医患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敢做有风险的手术,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手术,这不仅是一个胆量的问题,更是一个医者责任与担当的体现。卢建路所做过的一系列创新、改良和具有较大风险的手术,诠释出一个真正对患者负责的医生所具有的良心与担当。

  而正是有了这种良心与担当,他才能不惧怕医疗风险,才能坦然面对可能出现的纠纷,才能从容地拿起手术刀。而实际情况是,当无影灯一次次亮起之后,他一步步走上了新的医学高地,一个个患者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敢于挑战风险,勇于创新突破,正是一个医生敬畏生命、把患者的健康置于最高地位的具体体现。基于此,他所在病房的住院患者数量始终处于全市各家医院之首,众多外地患者纷纷来该科就诊,他也成为焦作市抗癌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我市唯一一名河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位医生就会有探索的动力、创新的智慧、挑战自我的勇气。卢建路的从医之路,就是一个例证。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