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关于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公告
孟州市个人PCT专利申请 实现零的突破
“黑陶村”走上富裕路
“俺家的肉牛 会卖个好价钱”
为了149万人吃上安全水
狠抓矿产执法监察工作
图片新闻
党建顾问团受欢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记中站区龙翔街道许河村党支部书记毋绪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杜 玲

  12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中站区龙翔街道许河村,一下车,就感觉带着果香的空气格外清新,一个个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整个山村看上去充满了诗情画意。“以前,村民吃的是雨水,走的是泥泞路,整个村被垃圾和污水包围。如今,俺村变美了,生态旅游业火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正在广场上健身的村民靳素琴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一个曾交通闭塞、靠天吃水的贫瘠小山村何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该村党支部书记毋绪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年逾六旬的他带领村民打井、修路、建文化广场、发展旅游经济,一干就是18年。

  打深水井解决村民吃水难

  许河村地处山区,村民吃水难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过去,村民家家户户自修储水池,人畜吃水靠收集冰霜雨雪,属真正意义上的靠天吃饭。一旦遇上干旱天气,村民就得奔波数十里地外出取水或者靠政府救济。”毋绪海回忆着,“当时就说吃水比登天难,可再难也得解决,这是山里人的头等大事。”

  从1998年上任村支书,改变村民吃水难,一直是摆在毋绪海面前的最大难题。他多次实地考察并与村两委干部研究讨论,2012年冬天,他决定带领村民打一口510米的深水井。“当时正好是腊月,寒风凛冽,他白天上山拾柴火,夜晚供打井工人烤火取暖。”毋绪海的爱人王爱云回忆说,那一段艰难的岁月,他几乎吃住都在施工现场。“我有时候发牢骚说他为啥舍小家顾大家,他不容置疑地跟我说‘既然当了村支书,就得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是责任。’”

  得到了爱人的支持,毋绪海更是铆足了全力。历时一个多月,井眼终于挖好了。当井水喷涌而出时,全村老少爷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它宣告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许河村的老百姓终于把命运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为进一步改善饮用水质量,2013年,毋绪海又带领村民修建了一个1300立方容量的蓄水池,敷设饮用水管道1.4万米,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今年7月,该村投入4万元对村里最后一个自然村王张河村的水网进行改造,彻底实现了全村169户、545口人全部吃上自来水的梦想。

  硬化路面解决村民出行难

  山区闭塞,根源在交通不便。2000年以前,许河村没有通往山外的路,出村的路就是山谷底下的河道,一遇雨雪天气,河道积水,泥泞难行,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

  “2001年通往青龙峡景区的焦青路的正式开通,一度‘与世隔绝’的许河村顿时热闹起来,穿梭于崇山峻岭中的旅游大巴打开了村民思想的禁锢。”毋绪海说,2003年,经过多番努力,毋绪海向上级部门申请到了农村公路管理专项基金,硬化了村级主干道5公里,宽阔的水泥路蜿蜒延伸大山深处,也伸向了热情好客的许河村人心里。

  出村路硬化成了水泥路面,村民下山方便了。去年,村里投资18万元,硬化了2000米村内道路。如今,从山下平地到许河村,还有连接许河村的4个自然村之间的路,这些路加起来有30多公里,家家户户门前全部是水泥路。

  路,在山民脚下延伸,让山民有机会走出大山,和外面的世界接轨。现在,许河村的青壮年劳力大都走出太行山,他们或在外打工,或出外卖山货,大部分人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现在,俺村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有的人家还买了小轿车,这都是沾了修路、硬化路的光儿。”村民许改梅快人快语。

  美化家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自己的家园不光要自己建,还要建得美丽舒心,这是毋绪海的强村理念。

  本着有钱干成事、大钱干大事、没钱也干事的原则,毋绪海全力改善村内基础设施。2006年,他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修建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样式丰富的健身器材,让村民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在村里安装40台路灯,方便山民夜间出行;建成功能齐全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让村民小病不出村。为了改变过去村民没有看书学习场所的窘境,他在村里开办农家书屋,投资6万元配置8个标准书柜,购买1600本图书,供村民免费阅读。

  “村里的配套设施齐全了,还得想办法让腰包鼓起来,老百姓的生活才能有滋有味。”毋绪海笑着介绍,每年春、夏、秋三季,城里人喜欢到村里品尝农家菜肴,感受自然情趣,观赏生态园林。“现在俺村退耕还林了,许多农户种植苹果、桃等果树,每年秋季,会有许多人开车到山上来采摘水果。由于这里的生态环境好,水果也长得好,以采摘鲜果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很受市民欢迎。”毋绪海表示,目前,村里还有六七家开饭店的,每家年收入近二十万元,全村近一半的人在从事与旅游服务有关的工作,仅今年夏天就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冬季游客稀少时,村民加大对饲养业的投入,建起了多家养猪场。”毋绪海说,目前村里种植果树500多亩,饲养肉猪、山羊500多头(只)。每到鲜果成熟季节和临近春节时,村民不用下山吆喝,曾经的游客便会不请自来,满载而归。而且,该村还开发了连翘茶种植、加工业。“连翘茶今年特别走俏,收入可观。”该村村民高兴地对记者说。

  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来这里的游客停留的时间更长了,今年村里的杏、桃、土鸡蛋等山货再也不用运到山外卖了。好环境还引来了投资商。该村正在兴建的天然矿泉水厂,就是客商投资千万元的项目。该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里创收数万元,村民吃水的费用也将大大降低。

  “下一步,计划把村里闲置的石头房进行内部整修,打造生态旅游为主的农家乐模式,让城里人再进山有吃、有住、又有得玩。”未来的许河村,在毋绪海的带领下,正一步步走向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

  记者手记

  许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致富方式的转变,村民们靠山吃山,大力发展有机林果业,尤其是抓住机遇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生态旅游业。而带领村民转变致富方式的领头雁,就是党支部书记毋绪海。说起许河村的“农家乐”都有啥内容,毋绪海脱口而出:“城里人春天可以到山里踏青,夏天可以到农家饭店品尝可口的饭菜,秋天可以采摘水果,春节前可以到山里订购猪、羊肉,一年四季都不落空。”

  “农家乐”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今年夏天,仅有169户人家的许河村就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户均旅游纯收入3000元,实现了“人财两旺”。口袋“富”起来,人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我在村里感受到,这里虽是个偏僻的小山村,但自豪、自信、爽朗、洒脱写在村民的脸上,幸福感扑面而来。

  从许河村的变化中,记者看到的不仅是修建一新的基础设施,更看到了村民实实在在生活中的新变化。只要多动脑筋、因地制宜,再贫瘠的小山村也能发展一片新天地。在毋绪海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幸福的曙光,更增强了村民追求幸福的信心。我们总是习惯于赞颂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大事,其实在许河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发生的这些小事,同样值得我们去赞美。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