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相 依
冬至给母亲做包面
女儿求助
由画及人
雄奇黄金洞
缺乏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悠闲的收获与忙碌的无为
广西挽救濒危原生品种兰花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画及人
□梁圣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我是一个喜欢享受的人。物质方面不太讲究,精神方面倒是有些愿望。比如说,我经常想,前面一两千年,一茬一茬人类的精英创造了那么多精神层面的好东西,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光是好的小说就该有多少啊。自己创造不了什么像样的东西,看一看,也不愧对这不到百年的人生嘛。

  实际地说,看也看不完。这二三年,因为工作关系,我把目光投注到了以前几乎完全陌生的美术领域,才知道,地球上还有这么一个丰富美好的世界。可是这个领域的欣赏门槛比较高,我看也看不懂,只好到处求教,却发现,不少貌似内行的人,也没完全搞懂,教的东西似是而非,让人不能满足。

  比如面对一幅面,有的人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技法层面,笔怎么样,墨怎么样,构图怎么样,等。看书法作品也是这样,这一笔是学这个碑的,那一笔是学那个帖的,字的结构里面还有一点谁的影子……看一幅作品,这些当然也是重要的,而且没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肯定看不出来这些道道。但是,光看这些就够了么?至少我不行,我还需要看看精神层面的东西。

  我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会注意到它文词的简约优美、音韵的和谐生动,也要看作者从容的举止,恬淡的心境,出世无为的哲学思想。我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会相对忽略作者的表达形式,只去感受那奔涌欲出的沸腾热血、悲愤难抑的壮烈情怀。

  看画应该也是这样。试想一下,国内国外、国画西画都有不少画裸女的,如果把东西方百名画家画的裸女集中起来办个展,详加比较,必定可以看出很大的差别。技法的高超与否是一方面,与本主题无关,且不说它。只说这些裸女画中透露出来的不同艺术家对“色”的态度,也必定大不相同:有的画出了圣洁,有的画出了情色,有的只见色情,有的甚至画出了猥琐与变态……当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其他大量的画作,其画面也会既体现美丑,也体现创造者灵魂的肮脏与干净、卑下与高贵。这,也应该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题中应有之意吧?

  近日,看到著名画家林逸鹏教授写的一篇谈艺术家的真诚的短文,颇受启发。他说:“每一幅画都是艺术家当时的心电图,它会非常准确而敏感地把创作者的内心变化记录下来,其文化素养、绘画技能和艺术天赋也都暴露无遗,比任何文字的解说更为直白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更为神奇的是,绘画语言的直白性让艺术家很难伪装,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真的像母爱一样让人感动,假的就像地沟油一样让人恶心。”

  林先生是美院教授、职业画家,学画、研究画、教画、绘画几十年,所以练就了一双可以透析画面的“火眼金睛”,非我等业余爱好者所能企及。但他所谈的感受,相信是真实无虚的。

  (据南京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