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特殊的论坛,这又是一次充满爱的交流。
12月20日,焦作同仁医院四楼会议室里,由焦作市金蕊儿童康复中心、焦作同仁医院联合主办的河南省第三届身心障碍人士家长论坛在这里举行。除了来自焦作的家长外,洛阳、新乡等地的家长们闻讯后也纷纷赶来。
“论坛在综合楼举行,请您往里面走。”“请您乘坐电梯,直接上四楼”“请您从这边进会议室”……当天,十几名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站在医院大门口、电梯旁、会议室附近,为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服务。
一大早,来自博爱县的郭大爷就坐车赶到了焦作同仁医院。他的孙子今年7岁,患有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病因就是患者的第21对染色体上多了1条染色体,所以又称21三体综合征。
“孩子的妈妈怀孕时没有进行检查,孩子出生几个月后才发现有问题。既然孩子出生了,我们就要把他抚养大。”郭大爷说,“孩子的父母工作忙,平时都是由我来看护他,但遇到一些情况时,我真不知道该咋办。这不,听说这里举办身心障碍人士家长论坛,就过来听一听,希望能得到帮助。”
与郭大爷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刘女士。她的女儿是一个自闭症患儿。自闭症患儿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生活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精神世界里,对社交、认知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他们无法融入社会,不能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更不用说就业和自立。
同时,还有一些脑瘫、言语障碍、发育迟缓等患儿的家长也来到了现场,这些家长在一起相互询问孩子的情况,交流经验和方法。
为了使家长了解行业最前沿的动态,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照顾孩子,主办方邀请了西安拉拉手理事长张涛、厦门市思明区迦南自闭症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蔡艳春、郑州奇色花融合幼儿园园长蔡蕾,分别围绕“带着孩子踏踏实实生活”“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与“如何帮助特殊孩子进入正常学校”3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讲解。
其实,在这3名特殊教育工作者里面,蔡艳春和张涛都是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她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使孩子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她们还在全国举办公益讲座,与更多的患儿家长分享成功经验。
“对于特殊儿童,家长更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比如乘坐公交车,一般的孩子可能教上一两次就能独自乘坐公交车,而这些特殊的孩子,可能需要教上一年。因此,我们要正视现实、学会接纳,更要改变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只要我们变了,孩子的生活就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希望。”讲座中,张涛结合自己孩子的康复经验,倡议家长学会改变,做一个在生活中有担当的父母。
据第二次全国特殊儿童普查显示:我国有160万名特殊儿童,而且每年新增近20万名。这些特殊儿童在接受教育、社交等方面都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为了让每名特殊儿童自信自强、融入社会、快乐生活。此次论坛还对他们如何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我们期待这次论坛可以为家长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使家长之间团结互助,让每一名特殊儿童在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得到最大的保障。”焦作市金蕊儿童康复中心创办人马红霞说。2009年,她以女儿名字命名的焦作市金蕊儿童康复中心在沁阳市打开了爱心之门。同样,她的女儿是一名脑瘫患儿。5年来,她带领该中心20多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以“爱心、专心、奉献”为宗旨,共收治特殊儿童300多名,培训家长500人次。
作为主办方之一,焦作同仁医院对这次公益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免费提供活动场地,而且在就餐、宣传等方面均提供了帮助。
该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先松告诉记者,该科是一个集儿童康复、成人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机构。在市残联开展的贫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计划中,该科承担了一部分任务。如今,到该科进行康复训练的脑瘫患儿已取得了显著疗效,受到市残联和孩子家长的好评与认可。
“通过举办这次论坛,必将增进各同行机构间相互了解,取长补短,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推动各种公益力量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时期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倡导社会对特殊儿童给予更多关怀与支持。”该院有关负责人说。
“通过举办此次论坛,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激励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大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从而推动特殊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得到更好、更快地改善,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爱,像正常孩子一样快乐、健康的成长。”市残联康复部部长郭章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