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谢仲达)今年年初以来,市工商局以查办违法案件为导向,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等手段,引导执法人员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用在干事创业、扎实工作上,进一步推动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232起。
从搭建交流平台入手,提升办案能力。该局一是建立执法办案交流平台。在局内网开设了“行政执法共享交流平台”专题专栏,及时发布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办案信息,为各单位查处类似案件提供参考,引导执法人员就虚假宣传、限制竞争、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等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从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二是建立经验交流机制。不定期召开行政执法工作会议,经常性地组织市工商局经检支队、县市工商局、工商所三级办案单位代表进行经验交流。三是建立竞争执法人才库。选取熟悉业务、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执法人员列入竞争执法人才库,通过组织办案骨干开展重要课题研究、重大案件查办、系统业务培训等方式,发挥办案骨干“传帮带”作用,促进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四是建立案件指导讨论机制。对各县市工商局发现的不正当竞争大要案件线索,从证据收集、法律定性上指导办案单位查处。
从把握民生关切入手,开展专项行动。该局一是组织开展了打击“傍名牌”专项执法行动,将专项执法行动与我市名优企业保护相结合,发挥企业熟悉本行业的信息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巡查,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行为;与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相结合,利用中原红盾市场巡查集中行动之机,发放宣传资料,向经营户和消费者传授辨别“傍名牌”商品知识,提高群众的识真辨假能力。截至目前,已查扣了一批涉嫌侵犯“莲花”“营养快线”“郎酒”“洋河”“初元”“蓝色经典”“维维”等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查处“傍名牌”案件116起。二是开展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立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专项整治。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向市民发放《焦作市公用企业服务情况问卷调查表》,并及时回收统计,为初步掌握全市公用企业整体情况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以供电、供水、供气、有线电视、电信等行业为重点,结合群众投诉举报,开展针对性摸底调查,深挖公用企业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线索,努力查办案件。截至目前,已立案查办案件6起。三是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该局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市工商局外网、政务微博的作用,加强与群众的信息互动,及时收集群众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咨询举报,同时围绕我国确定的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环节,加大市场巡查和监控力度,积极从日常检查中发现案源,查办案件。今年年初以来,已查结商业贿赂案件11起。四是开展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工作。从今年10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行动,集中力量查处在商业贿赂、限制竞争、商业欺诈、侵权假冒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不正当竞争大要案件,力求在办案领域、办案质量、办案数量上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