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允安
优美的环境、整洁的厂区、先进的生产设备、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意气风发的员工精神风貌……12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孟州市工业集聚区的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顿时心生很多新的感受。
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亲身企业发展的企业员工。“今年,我们公司的销售额没有增长,但利润增长了;员工的工作强度降低了,但收入提高了;以前的每周单休变成了如今的每周双休……”该公司项目经理姚涛如数家珍地说起科技创新给该公司带来的新变化。
当日10时许,该公司机加工车间整洁明亮,但鲜见工人忙碌的身影。数十台外形像变形金刚一样钢铁手臂的工业机器人,在几名工人的操控下干着如穿针引线一般的精细活。只见橙红色的机械手臂忙碌中不失条理,与其他生产设备配合地井然有序:从取料到加工,数秒间,如此循环往复,步步精确。“这个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于去年年底投入使用,今年2月份正常生产,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14人,现在3个人就够了。此外,机器本身还带有检测功能,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姚涛告诉记者,“仅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公司在科技创新上就投入了4500万元”
据了解,中原内配非常重视企业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团队中有专家7人、博士19人、中高级技术人员135人;2012年,该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发动机气缸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认定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建设专业试验室(场)4个,购置各类仪器200余台(套),总价值9260万元,测试试验设施、设备、仪器国内领先,可按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外先进企业标准、专业技术标准对气缸套产品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等方面进行实验、检测。
此外,该公司积极推进“坚持专业化、同心多元化、发展国际化”战略规划,强化自主创新与市场相结合,推进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与国内外主机厂同步开发、超前开发,不仅占领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的制高点,欧Ⅵ气缸套技术的成功应用,更为企业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发动机零部件企业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内燃机工业技术的发展。
科技创新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成就了企业的骄人业绩,也改变了员工的生活。10时30分,记者走进该公司铸造四厂,听不到传统铸造厂内刺耳的噪声,感受不到工厂的高温,取而代之的是安静的生产环境和适宜的气温。现代化的生产线上,一名工人可以轻松完成多个工位的工作。“用以前的老设备,一个人只能做一个或两个工位的工作,现在3个人就能干8个工位的工作,劳动强度降低了,收入却比以前高了。”一名操作工高兴地说。
热学实验实、摩擦磨损实验室、应力实验室……记者走进该公司的研发中心,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科研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