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博爱县城乡群众的看病就医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就医环境显著改观,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广泛“布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新农合保障作用日益显现……广大群众从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获得的实惠越来越多。
今年年初以来,博爱县大胆探索创新城乡医疗卫生工作新路子,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努力打造基层医疗卫生健康网,县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有效推进,建成了焦作市首家县级医疗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新农合转诊率持续在全省保持较低水平,补偿率在全市位居前列,提前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医改工作目标。
新农合工作规范有效运行。今年,该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住院补偿比达到51%。新农合工作全年运行正常,突出体现在“一定二查三降”。“一定”,即确定当年度总额预付分配资金。该县根据乡镇级医疗机构编制人数、辖区参合人数、医疗总费用、人均费用、药占比五大指标和各单位前3年度实际补偿金额,结合本年度基金数,科学测算各医疗单位全年新农合总额预付资金。通过总额预付制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二查”,即严格检查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严格检查参合患者就医行为。今年前10个月,该县对全县16家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例行督查48次,每季度督查覆盖率达100%;针对个别医疗机构专项检查13次,对市级定点机构检查6次。意外伤害入户调查213人次,查出不符合新农合补偿范围病例19例。针对个别住院花费高、理疗多的参合患者及慢性病患者,重点入户调查51人次。抽查村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所36家,查出不规范的2家,均提出了整改意见。“三降”,即住院人均费用降低;平均住院日降低;转诊率降低。通过出台管理政策和严格监管,该县住院人均费用较去年下降了777.18元;平均住院日由去年的11天降到了10天;转诊率由9.7%降到了7.33%,初步实现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工作目标,群众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
县域医疗联合体工作扎实推进。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分别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了焦作市医联体合作协议,县级医院与10家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推行分段诊疗模式,完成了医联体框架工作。同时,该县完善医联体内涵,采取驻点服务、帮扶带教、业务指导、送医下乡等方式,提高了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市级医院每周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县人民医院按计划每周一次,每月对一个卫生院进行支援帮扶。截至目前,该县先后下乡巡回诊疗18次。乡镇卫生院还选派人员20余人到县人民医院进行免费进修。此外,该县还投资近400万元,在县医院建成焦作市首家县级医疗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5月中旬开始对全县医疗机构消毒物品进行集中配送管理,实现了全县卫生资源共享。
积极创建中医先进县。该县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鼓励有条件的卫生院向中医康复理疗方向发展,其中清化镇卫生院投资400万元建成了焦作市规模最大的集治疗、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康复理疗中心,今年年初投入使用后,获得广大群众好评。其他医疗卫生单位也结合自身特点,均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中医综合治疗区,弘扬中医文化特色,开展中医特色服务。县中医院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中风科、理疗科、心病科为焦作市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今年又建立体质辨识科,积极开展老年人、儿童体质辨识工作,得到了广大老年人及儿童家长的普遍认可。今年8月份,该县顺利通过了省级中医先进县创建工作检查验收。
村卫生室公开“亮牌”执业。在2014年度博爱县不设床位《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换发中,该县卫生局通过实地察看、推磨检查、整改落实等方式,对村卫生室进行了严格的考评。考核按照房屋建设情况、人员配备以及基本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将考核结果分合格、限期整改和不合格三个档次,对不合格的村卫生室不予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限期整改的村卫生室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督导其整改到位。经过两轮检查,该县对320所合格的村卫生室发放了执业许可证,并在所在辖区乡镇卫生院和所在行政村进行了公示“亮牌”,公开执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医疗救治水平。
王晓波 侯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