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严惩恶意侵权行为
“新引擎”激发改革活力
建立人大政协联络工作新机制
利用新型合议庭制度 优化配置审判资源
图片新闻
书 法
实行院领导带头办案工作机制
打造社会法庭“1+7”工作模式
抵押物所有权不得约定转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引擎”激发改革活力
——山阳区法院新型合议庭改革纪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通讯员 许建军 廉玉光

  仅仅几个月,山阳区法院新型合议庭制度就迸发出了澎湃的动力,释放出了巨大的“审判生产力”,各项审判指标全面“翻红”。2014年8月份以来,山阳区法院审结案数1858起,民事案件调解率为34.46%,发回重审率为1.29%,服判息诉率为86.71%。与去年同期相比,审结案数增加765起,民事案件调解率增长6.67%,发回重审率下降0.08%,服判息诉率提高0.8%,审结的案件没有出现一起新发的赴省进京信访案件。

  案多人少,现实很“骨感”

  2012年之前,山阳区法院只负责山阳区和原高新区案件的审理。2012年5月,由原高新区规划调整后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案件整体归到山阳区法院受理,该院的管辖范围瞬间增加了165平方公里和13万人口。2013年该院受理案件3072件,2014年受理案件5287件。折算后,该院每名法官一年要办案300余起。剧增的案件数量,让原有的审判力量力不从心,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工作现状一时难以改变,巨大的工作压力大大影响了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朱宝林在谈到法官疲于办案的现状时说。

  面对工作瓶颈,该院急需转变,内部挖潜,探索出一条解决案多人少的机制。

  大胆改革,“试水”新型合议庭

  7月3日,省高级法院下发了《关于强化主审法官责任 推行新型合议庭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随后市中级法院下发了《关于推行新型合议庭制度改革的方案》。山阳区法院抓住机遇,大胆改革,走内涵式人员配置发展道路,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该院案多人少、审判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同样时刻牵动着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玉杰的心。这位从书记员干起,历任基层法院副院长、院长,直到市中级法院院长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山阳区法院的问题单靠增调审判人员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推行新型合议庭制度正是打破山阳区法院工作瓶颈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关键是如何让这一新兴事物本土化,即发展成一种适合山阳区法院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

  经过深思熟虑,市中级法院党组对山阳区法院党组进行了集体约谈。李玉杰开门见山:“不要回避问题。有问题说清,有困难谈透,面临新形势,要放下包袱,大胆尝试,创立自身工作品牌。”

  随后,山阳区法院迅速召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新型合议庭改革工作,并成立了山阳区法院新型合议庭审判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山阳区人民法院关于推行新型合议庭制度改革的方案》,全力推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摸索,山阳区法院初步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新型合议庭工作机制。

  特征一:领导“回归”审判一线。

  改革自上而下,领导率先垂范。山阳区法院设立了2个副院长合议庭、3个审委会委员合议庭,由副院长、审委会委员亲自担任主审法官,负责审理社会影响较大、疑难复杂、案情重大、长期未结的案件。

  改革以后,一线审判法官由16人增至28人,审判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缓解了审判人员不足的矛盾。8月份以来,副院长、综合部门审委会委员共审结88起案件。

  特征二:打破陈规,优化组合。

  山阳区法院打破现有庭室结构,实行一个合议庭即为一个审判庭的工作模式。山阳区法院现有11个新型合议庭,公开选任了18个主审法官,并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责,将这11个新型合议庭划分为1个立案合议庭、8个审理合议庭、2个案件评查合议庭。立案合议庭主要负责诉讼执行案件的统一立案审查、申诉复查及执行异议等,审理合议庭主要负责刑事、民商事、行政、再审案件的审理工作,案件评查合议庭主要负责案件质量的常规评查、专项评查、重点评查和个案评查。

  严把选任关。主审法官由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且具有5年以上审判工作经历的法官担任。副院长、审委会委员、庭长为主审法官的,由院党组直接任命。资深法官从全院符合条件的副庭长、审判员中选任,经本人申请、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等程序产生。

  资源优化配置。每个新型合议庭按照“1+2+3”模式运作,即由1名主审法官、1名普通法官或者助理审判员和1名人民陪审员、3名辅助人员组成,实行以主审法官为核心的团队运作新型审判模式。这种模式分工明确,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和质量。

  特征三:权力下放,让审理者裁判。

  山阳区法院明确下放了案件审批权,将过去由副院长、审委会、庭长履行的一部分权力和职责,下放给新型合议庭主审法官行使。

  法院根据案件、人员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裁判文书签发的范围和程序,逐步下放裁判文书签发权:刑事主审法官签发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所有一审判决案件,但判处缓刑、免刑、管制及单处罚金的除外;民事、行政、再审主审法官签发调解、撤诉或按撤诉处理结案的案件和合议庭意见一致的一审判决案件;主管院长签发除上述两种情形之外的一审判决案件和经审判委员会研究的一审判决案件。

  让审理者裁判,就是还权于审理者、审判组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问题,这符合权力运行机制。只有实现审与判的统一,才有追究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特征四:强化监督,让裁判者负责。

  法官独立审判,并不代表法官可以独裁。为了加强对司法权力的监督保障,山阳区法院给案件审理法官戴上“紧箍咒”,确保新型合议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运行。

  健全责任制度。山阳区法院制定了《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规定(试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及责任倒查追究办法》《合议庭研究案件问责办法》等制度,在保障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前提下,按照“权责相统一”原则,落实主审法官、合议庭成员、团队其他成员的办案责任。

  加强日常考核。围绕主审法官与合议庭,科学设定流程监控节点,合理设置质效评估指标,通过每月案件质效评估通报、每季度审判业务考核和运行态势分析,作好数据通报,加强日常考核监控。

  实行审判公开。在积极落实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基础上,不断深化庭审直播工作,加强案件的透明度,实现全程留痕。

  建立案件质量终身档案。将案件质量记入法官执法档案,伴其终生,避免审判责任因人事变迁或者时间推移变成一笔糊涂账。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庭长、资深法官、普通法官进行分类考核,科学设置案件数量、质量、效率、效果等审判质效及其他指标,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类人员的工作业绩。建立法官考评档案,将考核结果纳入档案,作为法官任职、确定年度考核等级、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绩效考核办公室对各类考核主体指标完成情况实行月通报、季讲评。

  加强廉政监督。加大对主审法官的反腐倡廉教育,筑牢廉政思想防线。加强对主审法官违法违纪、廉洁自律的监督,认真查找、梳理新型合议庭以及主审法官岗位风险点,制定并落实“一对一”防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风险防控。

  实行廉政回访。按照“法院牵头、群众参与、共同监督”的总体要求,向当事人回访法官廉洁司法以及司法作风等情况。

  经过一系列改革,山阳区法院大胆迈出了新型合议庭改革的第一步。但一切只是个开始,一种审案新模式正在高新人民法庭酝酿、上演。

  成效显著,“1+1+1+1+2”模式爆发惊人能量

  高新人民法庭是山阳区法院的派出法庭,审判人员仅有2名,却承担着900多起案件的重任。为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该法庭以新型合议庭改革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摸索建立了一个新的审判模式,即“1+1+1+1+2”模式,并准备成立“法官工作室”。该审判团队由1名主审法官、1名助理审判员、1名人民陪审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组成。

  该模式虽然尚处于探索阶段,却爆发出惊人能量。8月份以来,该法庭助理审判员孙东东共办结309起案件。

  “法官只负责审理和判决,其他事由辅助人员办理。这种模式非常好,法官能腾出更多时间去专心办案。虽然法官人数没有增加,可是办案效率大大提高了。”在谈及新型合议庭改革时,孙东东高兴地说。

  “新型合议庭制度是目前解决山阳区法院案多人少的最有效途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都在进一步探索中,我们会加快步伐,不仅要将该项制度落实到位,还要树立自己的工作品牌。”朱宝林在谈及新型合议庭制度未来发展前景时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