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元旦假日我市接待游客11万人次
省市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清醒认识新常态才有发展定力
领航中国,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
长跑迎新年 开启新气象
首届新媒体线下车展圆满落幕
农场主樊福宪情系土地钟情粮食生产
铁棍山药荣获首届 “质量之光”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转土地五千亩 一年售粮四千吨
农场主樊福宪情系土地钟情粮食生产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史文生)“去年,我流转的土地达5000亩,销售粮食达4000吨。”昨日,在温县番田镇后杨磊村一块麦田地头,温县润丰家庭农场主樊福宪望着齐刷刷、绿油油的小麦高兴地向记者说。

  “老张,这两天这块地能浇完吗?”樊福宪向在田中正在冬灌的一位男子问道。

  “没问题,两天包准浇完。”老张答道。老张名叫张长江,后杨磊村人,原来家里有7.2亩耕地,前两年将耕地以每亩85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樊福宪。如今,张长江农忙时给樊福宪打工,一年收入1万多元;平时他去附近的孟州市桑坡村打零工,一年下来也收入1万多元。

  “福宪对我们这些流转土地的人不错,平时农田里有什么活,都让我们帮忙。现在给小麦浇封冻水的就有40多人。”老张向记者介绍。

  今年40岁的樊福宪是温县黄庄镇西韩村人,高中毕业后,他先是从事面粉加工,后来又当起了农村经纪人,走家串户收购粮食。2009年,他从本村经常在外务工、无力耕种的人家流转了650亩耕地,开始当起了农场主。到2012年,他已流转土地3500亩。2013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他看到国家鼓励农民办家庭农场,就到当地工商部门办理了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成立了温县润丰家庭农场。

  “没想到,俺这个农场成了焦作市第一个家庭农场。”樊福宪说。2013年,他在本县又流转了1500亩土地,使家庭农场规模达到5000亩,成为焦作市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

  “流转土地费用、人工费用、生产费用,一年支出有1000多万元。”樊福宪说。没办法,他只好从耕作方式、种植方面下功夫。

  “减少生产路、垄畦,增加耕作面积200亩;秸秆全部还田,减少化肥投入25万元。夏季,5000亩地全部种植的是小麦良种。秋季除种植3000亩玉米外,另外2000亩种植了市场行情好的谷子。一年下来,总收入达到1400万元,净利润有150万元。”樊福宪向记者娓娓道来。
    为什么对粮食生产这么钟情?“主要源于过去上辈人吃不饱的记忆和目前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樊福宪说。
    “多亏了政府扶持。”樊福宪说,“办粮食保险一年需要2.5万元,俺出资了1万元,政府补助了1.5万元。最近几年俺购买大型农业机械投资160万元,政府补助就达30多万元。”
    “近日,俺的农场被评为焦作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政府这么重视,俺不努力都不行啊!”樊福宪拿着刚刚获得的奖牌向记者报喜。①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