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交通运输月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持续发力
面对面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
上门走访企业办实事
一线传真
贺喜顺:在路上谱写奉献之歌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喜顺:在路上谱写奉献之歌
本报记者 杨 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贺喜顺(中)在工地现场。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而在现今,那跨越沟堑、纵横南北、四通八达、通乡入村的公路同样也是公路人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博爱县公路管理局工会主席贺喜顺就是这公路的开凿者、丈量者。他以刻苦钻研、迎难而上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人生之歌。

  刻苦钻研

  他是技术带头人

  说起今年42岁的贺喜顺,在博爱县公路管理局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是因为他现有的职位,更因为他过硬的技术。

  1996年,24岁的贺喜顺大学一毕业便被分配到了博爱县公路管理局。

  “那时候,我就是个毛头小伙子。但是对建造这方面有着执着的喜欢。”贺喜顺笑着说。

  记得1998年,一次修焦克路时,他发现了外地建筑公司使用的一种先进的技术——粉煤灰在公路基层上的使用。

  “在当时,这种技术在博爱县是第一次见到。我发现,通过粉煤灰与石灰、碎石进行一定比例的搅拌,就能使路基更加坚硬、耐用。”贺喜顺说。

  为此,他便和两三个同事,彻夜加班加点进行强度试验,看用怎样的比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几乎3个月的加班加点,他们最终试验出了粉煤灰15%~16%、石灰4%~6%、碎石8%这样的比例。

  “这项技术当时在全市也算是领先了呢。不少单位都跑来这里学技术。”贺喜顺笑着说。

  像这样刻苦钻研的故事还有许多。作为一名基层技术工作者和管理者,他十分重视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之余,他充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公路建设发展的要求,广泛收集资料,刻苦钻研公路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不断用最前沿的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用最科学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逐步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公路工程建设者。

  他十分注重施工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对每项工程,他都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对比,提高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质量水平,使工程施工工艺系统化、理论化、专业化,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迎难而上

  艰巨任务冲在前

  其实,贺喜顺不仅是重视业务理论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他更是克服困难,是冲在最前线的那一个。

  2001年,第一次考验降临在当时还很年轻的贺喜顺身上。

  “博晋路改建,有一段需要在山上重新开凿的路。可是,等我们到了施工现场才发现,设计图纸上的导线点竟然跟现场一点都不符合。4公里的路段,有十四五个弯道,如果按照图纸上来做,可能下一刻,这条路就会做到悬崖下。”贺喜顺感慨地说。

  可是,工期摆在眼前,等待重新制作图纸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放在别人身上,早就放弃了。但贺喜顺没有放弃,他开始带领着他的团队艰难开路。

  回想当时的情景,如今的贺喜顺历历在目。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住在山上,白天,他带领着大家开山凿路;晚上,就着一盏小灯便开始加班加点绘制图纸。

  “绘制出一公里的图纸,工程就前进一公里,就是这样,这段路硬是让我们拿下了。如今再走在那段路上,我闭着眼睛都知道该怎么走。”贺喜顺说。

  2011年10月,又一个考验降临在贺喜顺身上。局里要求,从10月份开始,用两个月时间打通县城到月山寺这条旅游路线。

  “这不仅是任务紧,更重要的是还不允许放炮。”贺喜顺说,这一下子难倒了他,“怎么办?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我在电视上看到了那种大型的挖掘机。”

  这时的贺喜顺一下子有了主意:他租来大型挖掘机全天24小时连轴转,再用小挖掘机进行运送、挖掘小块土方,没想到这一方法很管用。

  于是,在那段时间,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公路上,最晚一个离开工地。白天在工地上各个作业点来回地奔波,联系机械,调配人员,安排进度。施工间隙,其他人员可以休息,他却不能,要检查质量,还要考虑安排下一步的施工任务。晚上,更是对工程图纸进行反复研究,核对有关数据,考虑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施工机械和人员调配。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

  如今,贺喜顺在博爱县公路管理局已然成了“招牌”,公路建设有困难,找贺喜顺准没错。

  执着追求

  美好青春献公路

  工程质量上去了,一条条道路修通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却是贺喜顺舍小家的无私奉献。

  2000年,局里要求贺喜顺带队到东北干一工程。

  “那时候女儿才刚一岁,家里人都极力反对我去。可是,领导既然把工程交给咱,就说明领导对咱的信任,咱不能给领导丢脸,更不能在工程上有半点懈怠。你说是不是?”贺喜顺坦诚说。

  可是,当他三个月后从东北回来,看到孩子竟然不认识这个“爸爸”时,心里还是无比的愧疚。

  “因为工作,我很少顾及家里,但是看到一条条公路通车,我这心里头比蜜还甜。能舍我的家人,让全县人民出行顺畅,我觉得值!”贺喜顺说。

  大义无形,大爱无声!这就是贺喜顺,他爱公路胜过一切,他爱公路事业胜过一切。他用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诠释了对公路事业的爱。

  他说,他要为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继续奋力前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