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感谢信
绿色发展,追求“绿富美”
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
我市举行迎新年合唱音乐会
站在新起点 谋求新作为
市领导专题调研电商产业发展
焦作丹电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获国家能源局批复
韩长松:探史寻幽考古人
先行示范新作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长松:探史寻幽考古人

作者:本报记者 陈作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韩长松在西汉墓地清理发掘文物。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韩长松,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2009年获得全国考古领队资格,现任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从事文物考古工作27年来,他先后参与各类考古现场发掘工作近百次,主持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徐堡龙山文化城址发掘,填补了豫西北和晋东南地区没有龙山文化城址的空白,把焦作地区古人类高度文明、快速发展的脚步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主持了体量最大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通体彩绘陶仓楼等珍贵文物的发掘工作,让汉代的庑殿顶院落建筑结构和精美的绘画装饰艺术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在今人面前。迄今,经他发掘的国家一级文物有近20件。

  他长年工作在野外,栉风沐雨,风餐露宿,通过手中的一柄铲子和一把毛刷,与泥土对话,让历史再言,把怀川大地的人类文明足迹与文化脉络再现于世。近日,本报记者走近韩长松,探寻他在考古领域走过的艰辛之路。①5

  ▲▲▲详见今日本报十一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