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军医风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精准神经外科的领航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神经外科的领航者
——记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毋江主任(右一)正在精心实施手术。 王海燕 摄
 
   

  本报记者 朱传胜

  精准神经外科

  见证手术的飞跃

  “嘀、嘀……”生命监护仪的蜂鸣声回荡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里。一台脑肿瘤开颅手术,马上就要开始了。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最大的神经中枢,有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分布其间。因为神经错综复杂,功能区交错重叠,脑部手术一贯被业界视为难度很大、风险极高。因此,开颅手术被称作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此时,安静的手术室里除了生命监护仪规律的蜂鸣声外,听不到一丝声音,紧张的气氛就像一张大网压在每一个人的胸口。

  手术台上的这名女患者43岁,两年前,她毫无征兆地患上了头痛。尽管她吃了不少药,可是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进一步加重,以至于她最后连路都走不稳当。后来到医院经过CT及MRI的检查,被确诊为桥小脑角占位。

  桥小脑角是指脑桥和小脑连接的部位,此区域结构复杂,且神经、血管密集,手术中一旦损害到功能区域,很容易造成偏瘫、失语甚至无自主呼吸等严重后果,此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难度及风险都很高。然而,手术主刀医生——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毋江的脸上却充满了自信,难道他获得了什么神奇的制胜法宝?

  原来,该科前不久率先引进我市一台进口荧光显微镜和一台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经过系统地培训学习后,目前,该科可以“大展拳脚”了!

  术中,毋江在显微镜照明下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仪保护下,清晰地看到一个5×6厘米的脑部肿瘤,与脑干黏连着,三叉神经感觉支以及运动支也包裹在内,周边还遍布着密密麻麻的血管,这给医生“落刀”带来极大的风险。此时,毋江胸有成竹,起刀、剥离、吸刮起,整个手术看起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丝毫不担心手术操作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因为,在毋江看来,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相当于为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加上一双“超视眼”。一旦碰到重要功能区,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就会发出信号报警,毋江会随即调整手术方式,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了术中损伤。

  “以往,主刀医生打开头颅后,哪些地方能动手术,全凭解剖经验来判断,而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的出现,将经验解剖向电生理过渡,不仅避免了医生判断失误,而且避免了患者在术中受到神经损伤。更重要的是,神经电生理不受麻醉水平影响,不影响手术操作。”毋江说。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手术顺利完成。这台手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切除了患者的脑部肿瘤,同时又保留了患者的面、听神经的解剖和功能,这个看似不能两全的难题,却在毋江的柳叶刀下迎刃而解。第二天,这名患者复查CT,脑部肿瘤已完全切除,头痛也得以解除,且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

  这是记者前不久在该科所见证的一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神经外科手术。其实,这台手术也给人们传递出一个最大的信息,就是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已由粗放式转向精准化,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也是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长期追求“精准神经外科”理念所不懈努力的结果。

  精准神经外科

  依赖于设备升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开展类似手术时,不少神经外科专家尽管能够完整切除肿瘤,但患者会有怎样的预后,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而只能通过术后体格检查的方式来检测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否保留了下来。如此一来,手术分离过程中就缺乏客观的指标来进行推测,如若伤及神经,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前几年热播电视剧《心术》,让神经外科的医生们走进了大众视野,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在这个电视剧中,就有这样一个镜头:患者赖月金还是个孩子时由于家族遗传病,在父亲的带领下千里迢迢从农村来到都市,经过紧张的手术,年轻的赖月金走出了死亡的阴影,但是他却面临着面瘫。赖月金就属于创伤性面瘫,虽然面瘫与生命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是也给患者带来了难言的苦痛,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按照毋江理解,“精准”就是精确切除病变组织,功能保留最大化,让病人以最佳状态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如今,该科所开展的神经外科手术,已实现其多年的夙愿。而这也表明,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在精准神经外科方面,已捷足先登,领航怀川。

  据毋江介绍,精准神经外科的理念由来已久。早在1917年,现代神经外科的奠基人Harvey Cushing教授就提出“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必须精细准确,手法细腻,要尽力保护脑组织”等概念,这可以认为是最早期的精准神经外科理念。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诊疗技术和设备的落后,神经外科的发展还很难达到“精准”的要求。

  “神经外科‘玩’的是高科技,诊疗设备先进与否,至关重要。”毋江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尖端设备不断涌现,这让精准神经外科成为现实。尤其是荧光显微镜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的出现,给神经外科带来的是一场革命性飞跃。”比如,该科引进的价值250万元的荧光显微镜,进一步提高了颅脑手术的精细化程度,尤其在做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能够在手术第一时间判断动脉瘤的状况以及夹壁情况等。在对癫痫患者进行手术时,这款显微镜结合神经电生理仪可以判断出其病形成的部位以及应该切除的范围,使癫痫灶得以清除。

  为了向精准神经外科过渡,并逐步实现与国际神经外科的接轨,该科在设备投入上,力度空前。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我市唯一一个神经外科单独的现代重症监护室(ICU);引进我市唯一的脑电监护仪、颅内压监测和神经内镜等。此外,该院还对神经外科人才资源进行大整合,而在人才资源大整合的背后,则是瞄准“精准神经外科”发展的诉求。

  在毋江看来,把人才集中起来,既能干成大事,又避免争治相同病人所造成的内耗。“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开展一些别人做不了的手术,在技术上能够明显拉开档次。”母江说,“目前,我们科室根据职称以及各自的技术特点,科学地划分为肿瘤及功能组、颅外伤组、脑血管病组,让每一名医生都能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精准神经外科

  托起更多患者康复希望

  如今,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精准神经外科,让不少患者纷至沓来。在他们看来,到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看病,不仅有名医,也有尖端的设备,更有精准手术的实力。在这里治疗,他们最放心。

  来自温县番田镇的杜先生,深受面部疼痛折磨长达10年。最近,杜先生因面部疼痛而夜不能寐,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后经人介绍到该科求医。经检查,其被诊断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病变位于脑干腹侧。脑干及其邻近的周边,一直被视为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而毋江和他的助手,凭借着高端显微镜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仪,顺利地为杜先生切除了脑部肿瘤,解除了长达10年的面部疼痛,而手术中并没有造成其他神经损伤。

  今年50岁的侯先生,15年前就出现了左半边脸痛的症状,病情反复发作,这令侯先生痛苦不堪。最近,其病情进一步加重。随后,他慕名到该科就医,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又称“天下第一痛”,是医学界公认的神经系统中最痛苦、最顽固、治疗最困难的一种疾病,有“不死的癌症”之称。发病时,患者通常抱头蜷缩在地,或用头撞墙,痛不欲生。在该科,毋江和他的同事为其实施了CT-神经电生理定位三叉神经疏理及微血管减压术,彻底解决了侯先生长达10年的痛苦。目前,侯先生逢人便说:“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技术,真是名不虚传!”

  科室简介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颅脑外科)是济南军区重点学科,该科开展的立体定向下精神病的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达国内先进水平,开展的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单鼻孔入路垂体瘤的切除手术、颅底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达省内先进水平。该科具备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绿色通道,有一套成熟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已做到微创、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残率;开展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技术非常娴熟;拥有焦作市唯一的神经外科专用ICU和一支成熟的护理队伍,以高端的医疗护理技术、优质的人文服务、先进的硬件设备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