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两小时喷一次,每次20分钟。”一位广州市民在江湾大酒店门前新安装的定时喷水装置旁说。定时喷水装置自上月底开始使用后,原先露宿在喷头下面的20名无家者可归被迫离开。广州城管等部门回应,为了美化市容,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据1月5日《南方都市报》)
为了驱赶露宿者,广州有关部门真是煞费苦心,竟然设置50米长的“水帘洞”,为其颁发“最佳创意奖”也不过分。然而,就像有的地方在立交桥下设置水泥锥一样,这个“水帘洞”的创意折射出城市管理中冷漠的一面。露宿者各有各的隐痛,若非被逼无奈,谁也不愿意露宿街头。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尊重他们的生活选择,并给予其足够的关爱,驱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露宿者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城市越大,生活成本越高,露宿者的问题就越普遍。对于露宿者,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一颗包容之心,在管理中既要体现力度,也要传递温度。首先,城市管理部门应对露宿者这一群体进行详细调查,并分门别类建立档案,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帮助措施。其次,城市管理人员应与露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提供帮助时注意维护露宿者的尊严。第三,治本之策是让露宿者回归社会和家庭。城市管理部门应组织心理援助机构对露宿者进行心理调节,重塑他们回归社会和家庭的信心。
如何处理露宿者问题,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管理者如果能够倾听露宿者的心声,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提供恰当的救助,让他们有尊严地生存,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包容和大气、开放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