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邓帆)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共青团焦作市委以“平安焦作”创建工作为统揽,以入选全国“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围绕三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在工作机制、阵地建设、项目实施、社会动员等方面进行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夯实基础,构建协同化维权工作机制。团市委充分发挥预防办和未保办职能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了信息沟通、利益诉求、考核考评等工作制度,着力构建权益工作协同化维权机制。去年市两会期间,团市委创新运用新媒体,组建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活动”微信交流群,邀请40余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微信群中与青年交流,就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留守儿童、未成年人保护、就业创业等话题进行解答沟通。此外,还通过青年手机报、团市委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有关青少年权益和普遍诉求等内容。
搭建平台,打造网格化维权服务阵地。团市委以网格化维权阵地建设为主线,努力把维权工作从机关办公室推向群众聚集地。重点打造了“一中心四窗口”维权阵地。“一中心”是指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焦作是团中央确定的全国首批41个12355青少年服务台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把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作为中心阵地,累计投入50余万元进行升级,使之具备心理咨询、法律维权、课业辅导、爱心帮扶等综合服务功能。去年,仅心理咨询就接待来访来电5000余人次。“四窗口”是指四个青年志愿亭。团市委社会化募集资金170多万元,在焦作火车站广场、龙源湖公园、东方红广场、许衡文化公园设立了青年志愿亭,把志愿亭作为共青团服务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窗口,积极整合医疗、司法、民政等资源,设计开展了医疗义诊、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社会救助等工作,并吸引民间公益组织在志愿亭开展送流浪儿童回家、为农民工子女拍笑脸、旧挂历送盲童等爱心活动。目前,志愿亭已逐渐成为社会民众了解维权动态、参与维权工作的有效对接平台。
创新载体,实施人性化维权工作项目。团市委从青少年的自护教育和成长需求入手,编印了《青少年成长宝典》口袋书,运用童谣、插画等形式,从日常、校园、社会安全等方面告诉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利用12355热线,采取问答的形式,对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嫉妒、早恋、沉迷网络、成绩下降等问题进行解答,帮助青少年走出困惑。针对城市和乡村间流动的农村青年,以服务就业创业为切入点,分别实施了“就业启航·点亮梦想”和“创赢青春·成就梦想”两大行动,免费为4666名未就业大学生发送就业信息专题手机报,为786个优秀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导师帮带服务,并发放共青团创业扶持资金130万元。针对困难青少年群体,实施了“呵护雏鹰·助力圆梦”行动,组织全市1765名专兼职团干部与2000余名困难中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为每一名孩子送去了羽绒服、字典、保温杯、书包等物品,并帮助孩子完成微心愿2000余个,实现了帮扶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感染一个群体的活动效果。同时,连续两年被团中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协会确定为彩虹行动示范项目实施城市,选拔20名专业人员作为人生导师,与60名不良问题青少年结对,从思想引导、亲情陪护、心理疏导、法律宣教等多方面开展帮扶活动。
整合资源,建设信息化维权动员体系。团市委运用网络新媒体,推进信息化维权动员体系建设,建立权益工作宣传平台,在《焦作日报·青年周刊》上开设了青少年维权专版,在焦作青年手机报中增设了维权动态信息,特别是制作了焦作青年形象宣传片、“呵护雏鹰·助力圆梦”公益广告等反映焦作青年现状和权益工作动态的宣传片,通过在网络、电视台、户外媒体等播放,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青少年权益的社会氛围。从2013年开始,团市委启动了团务微博、微信建设月活动,要求市、县、乡三级团委和团干部全部开通使用团务微信和微博。去年3月,团市委又牵头组建了焦作网络志愿者服务队,邀请900余名网络信息员,与团务微博、微信同步发声,共同发布青少年自护常识、法律维权、心理疏导、案件跟踪等内容,使社会公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青少年维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