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名的历史沿革追溯到什么时期?
地名的历史沿革是指地名产生及演变的历史过程。每一条地名都有特定的产生背景、含义和演变轨迹。对每一条地名进行翔实准确的考证是普查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每一条地名都要追根溯源,详细考证,记录其历史演变的全过程。
23.对规模较小地理实体的普查如何掌握?
对于规模较小的地理实体,如井、排水沟、基站、管线等,实际普查中,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其中有一定地名意义或历史意义、具备指向作用的进行普查和信息采集录入。
24.数据库地名代码的特性是什么?
数据库地名代码采用数字编码,是根据行政区划、地名属性类别等,按照一定规则用数字对地名进行编码。地名代码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25.地名代码编制依据是什么?
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依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2003)的编码规则、《民政统计代码编制规则》和《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制定。
26.地名代码是怎样组成的,各表示什么含义?
地名代码共有20位数字,分为四段。
第一段由6位数字组成,前2位表示省级行政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中间2位表示地级行政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最后2位表示县级行政区的行政区划代码。
第二段的3位数字表示街道、镇、乡等乡级行政区以及政企合一单位、开发区等的行政区划代码。
第三段由5位数字组成,表示地名属性类别,执行《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
第四段为6位数字,表示附加码,具体代码段为000000~999999,用以区分同一类别并且是同一行政区的地名并进行排序,如果前14位编码可以确定此地名的唯一性,则第四段代码用000000表示。
27.地名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在数据库地名代码中,第三段的5位数字用于表示地名属性类别,这段代码的编制执行《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该规则中的地名分类,选择地名最基本、最稳定的属性为分类依据,以地名学、地理学的学科分类为基础,按地名及相关行业对地名分类的习惯,以及不同类别地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对地名予以分类。总体上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两个门类,门类下又分若干大类、中类、小类。 (完)
市民政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