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明霞)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日前发布了2014年消费警示,家用电器、手机、汽车、电信服务成投诉热点。
2014年,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13613件,其中咨询12601件、申诉856件、举报156件。目前,该中心已处理申诉839件,处理率为98.0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4.73万元;已处理举报案件145件,罚没金额0.40万元,办结率92.95%。
2014年消费者申诉的基本状况为:商品消费投诉512件,其中家用电器类104件,占商品消费总量的20.31%,居第一位;通信器材类91件,占17.77%,居第二位;交通工具类84件,占16.41%,居第三位;日用百货类79件,占15.43%,居第四位。服务消费投诉344件,其中修理维护服务类158件,占45.93%,居第一位;居民服务类59件,占17.15%,居第二位;电信服务类55件,占15.99%,居第三位;其他服务类27件,占7.85%,居第四位。
家用电器方面的申诉最多。空调、冰箱、彩电、热水器等均是家电市场的销售主流,涉及家用电子电器的投诉也多集中于此。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商家以价格优惠、商品紧俏等说辞劝说消费者缴纳全款购买商品,后又以厂家未发货等托词告知消费者不能按时到货;商家送货安装不及时,或安装不专业等造成后续商品使用过程出现问题。
手机投诉也比较多,居第二位。主要问题存在于售前商家经常夸大手机的硬件设施、软件功能等,消费者使用时发现与商家描述不符;使用过程中出现手机开不了机、充电时发热、通话音质杂等质量问题时,售后和商家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汽车消费也较2013年有了大幅增加,居第三位。主要问题表现在:消费者缴纳订金时商家承诺可随时退订,但当消费者欲退订金时商家以各种理由推脱不退;消费者交付定金后提不到车,或提到的车型与其预定的车型不符;消费者提车时商家强制性要求其在店里进行二次消费;消费者提车后商家迟迟不提供合格证等。
在服务消费领域,修理维护服务问题为服务类投诉的热点。主要问题有:消费者通过电话联系售后要求上门维修,售后不能按约定前往,造成消费者多次在家等候,其待维修商品仍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售后经过检测鉴定为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需付费维修的,消费者往往不能认同;售后维修时不填写维修记录等。
居民服务消费投诉以美容美发和洗浴、染发、摄影及扩印等为主,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在理发店办理的储值卡余额不足不能以现金支付,需充值固定金额后方可使用;商家承诺储值卡各分店通用,但各分店与总店说法不一,消费者在实际消费时不能使用等。在此,建议消费者在预订服务或办理各种储值卡时,要求商家签订书面的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由双方签字确认以确保其有效。
电信服务包括固定电信及移动电信,其作为服务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关问题投诉亦是有增无减。主要问题有:一是话费收取项目名目繁多;二是手机、固定电话、宽带随意关停,乱收费、多收费、收错费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擅自为用户开通短信、信息或增值服务等业务,运营商推出的优惠服务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条款,很容易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