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暖阳,穿行在古温大地,映入眼帘的是丰收的累累硕果,勾勒出的是幅幅现代农业美景:
——粮食单产实现十一连增,粮食高产继续领先全国,自主培育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豫安3号创2014年省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智慧山药”1000亩种植示范项目实现了“指尖农业”的梦想,实现全市利用农业信息化种植零的突破,成为全省大田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标杆……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经验示范全省,小麦博物馆芳容初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土地流转实现规模连片,流转面积达18.8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112家,年销售收入65亿元以上;农民合作社968家,辐射带动农户2.45万户……
沃野流金庆丰年。2014,温县农业发展又“书写”了一个丰收的年份。回顾一年来温县农业从生产基地到增效增值高地的跨越历程,该县县委书记魏曰高一语中的:“在特色优势上做文章,在土地改革上找出路,在农民增收上求突破,以现代视野、现代理念和现代方式来谋求转型、推动发展、支撑跨越。”
粮食高产再创奇迹
2014年,温县粮食单产再创奇迹:小麦平均亩产558.6公斤,较去年增产4.8公斤;13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亩产631.4公斤,较上年增产3.3公斤;整建制推进10万亩连片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650.9公斤,较上年增产9.4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01.8公斤,较上年增产55.9公斤,实现了粮食单产十一连增。同时,该县平安种业自主培育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豫安3号创下了2014年省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奇迹的创造,得益于领导重视、政策支持、科技支撑、科学管理,得益于温县农业人的辛勤付出,得益于温县连续数年的粮食高产创建。
好品种保障十一连增。2014年,温县就有金地828、温麦28、平安9号3个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累计达15个;玉米新品种豫安5号通过陕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累计达3个。同时,该县发展小麦种子基地28万亩,小麦种子外销量达1.03亿公斤。强科技给力十一连增。2014年,温县新建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2个、乡镇站1个,实现了全县10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的农技推广全覆盖。目前,该县北冷区域已建成投用。好政策服务十一连增。该县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年共发放良种补贴资金7811755.23元,补贴面积达778788.68亩。
特色产业加速崛起
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动动指尖,就能“干农活、种山药”。2014年,温县“智慧山药”1000亩种植示范项目的建成投用,不仅实现了全市利用农业信息化种植零的突破,而且成为了全省在大田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标杆。
作为“四大怀药”主产区和铁棍山药正宗产地,2014年,温县坚持在特色优势上做文章,激发农民群众种植积极性,铁棍山药当年种植面积达2.04万亩。同时,该县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继续开展铁棍山药检测、统一包装销售、防伪二维码发放一站式服务,严格铁棍山药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范铁棍山药市场。鼓励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加快铁棍山药标准化进程。目前,该县已培育怀药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在全国引进种质资源97个,建立了30亩山药种苗基地,为铁棍山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种质资源保障。
现代农业春潮叠涌
作为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4年,温县立足新型现代农业,围绕土地做文章,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求突破,重点加快项目建设,现代农业春潮叠涌、亮点纷呈。
高标准粮田建设稳步推进。该县整合项目资金6217.1万元,加快5个万亩示范方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投资,实施面积64659亩;高标准粮田10万亩示范方规划道路已建成,正在筹备水渠建设。土地流转实现规模连片。2014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1万亩,累计达18.8万亩。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出台了《温县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意见》《温县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确定北冷乡为试点,目前已进入招投标程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2014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112家,其中规模以上38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03家,累计达968家,辐射带动农户2.45万户;新注册家庭农场17家,累计达26家。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伟康公司铁棍怀山堂牌铁棍山药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实现有机食品零的突破;绿色食品认证数量累计达到25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全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4.82万亩。
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小麦博物馆基础工程已完工,正在快速推进中。温县国际山药交易物流中心项目正在加速建设。
冯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