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卿
2013年,焦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事关焦作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增强基础支撑能力,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铁路、公路、能源、水利、生态、信息化、新区和产业集聚区、教育事业、文化体育事业、开放型经济“十大建设”。“十大建设”顺应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生产方式、生活模式、社会形态,都将面临巨大变革,标志着焦作进入转型示范发展新的历史阶段。
第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紧密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到上个世纪末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中国经济从量变达到局部质变,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焦作城市转型正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顺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发展的大潮,从而获得发展。“十大建设”是焦作城市转型的鼎力之作,进一步夯实了城市转型基础。
第二,注重发挥优势,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焦作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从城市兴起到具有城市规模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靠资源优势。焦作城市转型对于城市发展是结构重构重起家底的改变,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到经济发展的新路。一是利用北靠太行南临黄河的山水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了以云台山为核心景观、十大文化旅游园区为辐射的旅游产业,成为焦作经济新增长支柱。二是利用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城市和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增强经济辐射能力,通过加强与郑州、新乡、济源等中原城市群,晋城、长治等周边地市的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利用老牌工业城市积累的雄厚技术资源和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成长性产业和一批占领行业制高点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产业孵化区、产业集聚区等12个工业园区,成为焦作经济增长的强大基础。四是利用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等九大农业产业化集群,成为引领焦作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五是利用矿藏能源水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提升资源产业升级和环境改造,形成了资源能源及相关产业并举发展和“七纵四横”城市水网构成的优良城市生态。六是利用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太极文化为引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第三,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勇于开拓进取。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地区政府的决策关系重大,决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发展,当重大机遇来临或者地区经济发展遇到重大选择的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既是对决策者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的考验,又是对决策者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胆识和魄力的考验。焦作市的决策者们正是在焦作发展的几个关键时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大胆决策,使焦作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顺利驶入发展的正确航道。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紧紧抓住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开始转型的机遇,在资源枯竭的关口,从发展旅游业着手积极开始转型;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大机遇,积极争取承担起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任;紧紧抓住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时刻,果断实施“十大建设”,推动经济转型。
第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避免走弯路;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发展思路。“十大建设”中的城市水系建设,形成贯穿城区东西总长48公里的水体景观;贯穿城区南北总长50公里的城市带状公园,与南水北调总干渠河道形成“六纵四横”城市水网,解决了城市地下水补源问题,改善了区域气候,提升了生态质量。城市水系建设将打造出一个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配之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工程、北部依山生态公园建设,焦作将成为青山绿水、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和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型现代化宜居城市。
第五,必须具备实干的工作作风。焦作市的决策层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行“十大建设”的“七个一”工作法,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五个不让”,自觉做到谋事、懂事、做事、戒事、成事。广大干部务实重干的作风正在形成,全市干部队伍谋事业思发展促转型的氛围越来越浓。“一切有利于焦作发展的机遇都要抓住,一切有利于焦作发展的措施都应支持,一切有利于焦作发展的劳动价值都应承认,一切为焦作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士都应得到尊重”,已在焦作形成共识。目前,焦作的重点项目建设、农业机械化、医疗卫生体育改革、公共财政改革等30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转型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出彩。建设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焦作一定能在实现中原崛起进程中更加出彩。(作者为焦作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