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 焦作分会成立
石碾子石磨盘:农耕文明的见证者
省第十三届中国画艺术展开展
民俗村里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迎新年艺术摄影展开展
市收藏家协会理事(扩大)会召开
温馨提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旦小长假期间,七贤民俗村凭借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和精彩的非遗表演活动,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让游客与民俗文化、非遗表演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请看——
民俗村里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作者:本报记者 李 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元旦小长假期间,七贤民俗村内人气爆棚。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精彩的文艺表演。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元旦当日,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记者走进七贤民俗村,只见山西孝义的皮影木偶戏、朱仙镇木版年画、商丘秀山泥人、开封汴绣、周口泥狗、民权王庄画虎、南阳烙画等平日里难以齐聚、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展演轮番上阵,让前来的游客大饱眼福,拍照声、谈笑声不绝于耳。更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七贤民俗村,了解民俗,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元旦小长假期间,更有濮阳杂技、陈家沟太极拳、安塞腰鼓相继亮相,宛如一幅百花争艳的美丽民俗文化画卷慢慢展现在游客眼前。

  孩童杂技,闪展腾挪亮身手

  元旦当日,在竹林七贤塑像前一群孩子正在表演杂技。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闪展腾挪将杂技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惊险或绚丽的杂技表演环节,都让现场游客禁不住高声喝彩。

  记者了解到,这些孩子都来自杂技之乡濮阳。而濮阳杂技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在三国时期就已流行,到清朝咸丰年间始出现以“乔家班”为代表的杂技艺术团体,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2007年,濮阳杂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现场,这群孩子表演的狮子舞、叨竿叨花、软钢丝、鸭子拉车、溜冰造型、椅子项、双层晃板、大球杠杆等节目,显示出了小演员们精湛的技艺,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外地参观者激动地对记者说:“这些孩子表演得太好了,不但演出了自己的技艺,更给七贤民俗村增添了亮点。下次我还要带朋友来,到时也让他们看看精彩的濮阳杂技。”

  女子腰鼓,巾帼飒爽展英姿

  如果说濮阳杂技精彩纷呈,那么来自武陟县龙源镇东仲许村一支身背安塞腰鼓的女子腰鼓队则展现了巾帼风采。

  在现场,只见16名女将身背安塞腰鼓,穿着鲜艳的服装,敲着欢快的鼓声,踏着整齐的舞步惊艳亮相。只见她们个个身姿矫健,鼓槌上的红绸上下翻飞,鼓点节奏紧凑、铿锵有力,引得现场一片片掌声。

  据了解,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它有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群而不乱等诸多特点,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已有数千年历史,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来自东仲许村女子腰鼓队表演的安塞腰鼓,让许多从事舞蹈的艺术家叹为观止。通过努力,她们全面展现了安塞腰鼓粗犷豪放、流畅飘逸的风格。

  老人太极,老当益壮显风采

  看完了刺激、欢快的表演,当一群身着白衣的老年太极拳爱好者沉静自如地表演陈式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时,太极的柔美舒缓与力量气质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动与静、进与退、收与放、刚与柔……身心合一,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游客们都被老人们的太极神韵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有的还兴致勃勃地加入队伍,一板一眼地跟着老人学起太极招式。

  太极拳运动又被誉为当代世界的第一健身运动,对于焦作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太极拳已经超越了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成为我市一张响当当、硬邦邦、金灿灿的文化名片。

  “好玩好看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令每个游客欣然驻足欣赏,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七贤民俗村运营总监高涛说。今后他们还会将更多的民间文化搜集起来,并将特色的民俗文化融入到旅游开发中去,把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带给游客更多更好地体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