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审批流程进行再造,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民心所向。对于手握审批权力的人,还需要进行“观念再造”,强化考核问责。
随着简政放权推向深入,行政审批也从做好“减法”开始进入到“流程再造”的新阶段。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一口受理”“限时办理”等5项措施,对审批流程进行再造。这意味着,今后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要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并做出限时承诺。
2013年以来,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798项行政审批事项。把不该有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下放到位,这还只是行政审批改革的第一步,对于那些确实需要保留的审批事项,进行流程方面的规范和再造,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必然要求。
这些年来,尽管很多地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办事效率、办事态度出现了积极变化,但仍有不少地方的行政审批依然存在着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的毛病。比如,有的企业去相关部门办理出口退税手续,一旦涉及跨省办理,发函回复常常遇到办理人员“拖拖拉拉”,本来一两个月就应该能够完成的手续,经常需要半年甚至一年。这种现象长期存在,难免引起社会各界诟病。
如今,中央政府提出“一口受理”“限时办理”等措施,重视对审批流程进行再造,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民心所向。而要让这些要求落到实处,还必须要有更加细密的制度特别是严厉的问责措施跟进,才能让流程再造真正变成群众感受得到的便利,显现出深化改革的价值。
加强流程再造,可以作为的空间很大。比如,在审批过程中,探索对多部门审批事项实行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的“一条龙”审批或并联审批,让审批提速。
对于手握审批权力的人,还需要进行“观念再造”,强化考核问责。“一口受理”“限时办理”等措施,需要与受理人以及后续审批相关环节结合起来,细化各个环节的时效与责任,一旦哪个环节落实不力,就应受到追责,避免人人有责变成人人无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