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市环境安全管理与应急中心紧紧围绕全市环境安全目标,牢固树立“应急无小事”“隐患险于事故、防范胜过救灾”的理念,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强化预案管理和技术服务,有效提升自身安全监管、应急应对和保障能力。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生因企业违法排污和其他突发事件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未发生因环保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信访事件,并实现辐射事故零发生率。
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水平。为了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该中心开展了南水北调、饮用水源地和出境河流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编制工作。目前,我市已基本实现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预案备案率100%的目标,完成了全市146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信息调查工作,补充完善了企业“一厂一档”制度,做到了动态掌握企业环境风险信息,为我市下一步科学有效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预案编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该中心先后开展了春节前安全隐患排查、春季环境安全隐患排查、2014年度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危险源和危险区域排查等多项工作。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排查企业330余家次,整治安全隐患27处,着力解决了在环境安全防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为了优化环境应急专家队伍,该中心在以往专家库的基础上,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业部门等遴选27名专业人员充实到市级环境应急专家库,并积极组织各级应急人员和重点企业环境应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邀请各县市区应急负责人现场观摩年度应急演练。同时,该中心本着先易后难、满足目前工作急需的原则,积极申请购置气体检测报警仪、辐射报警仪、GPS定位仪、化学防化服、防爆对讲机、照相机和录音设备等环境应急装备,并牵头组织了2014年焦作市环境应急联合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应急人员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妥善做好应急应对工作。对应急工作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事故就是命令。为了更好地做好应急应对工作,该中心制定了应急包管理制度,指定应急包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应急现场所用资料、小仪器的打包管理,做到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能随时出发;制定了应急人员离市报告制度、车辆管理员制度、禁酒制度等,确保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能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工作。据统计,去年,该中心参与处置了济源烧碱罐车侧翻等事故,未对周边环境和群众造成损害。
努力提高应急服务水平。加强自身思想道德教育和作风建设,提高专业技术,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过硬的环保应急小组,是该中心始终坚持的目标。去年,该中心按照《2014年焦作市民主评议市直单位二级机构工作实施意见》《焦作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民主评议二级机构政风行风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该中心从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情况、创优发展环境情况、履职尽责情况及作风建设情况入手,开展走访座谈7次,发放调查问卷340余份,电话回访26次,共征求意见和建议12条,并逐一进行梳理,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