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农村社区化?就是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1月8日上午,记者在孟州市南庄镇驸马庄社区采访时,刚入住该社区的居民丁丰军对记者说。
据悉,该社区与“皮毛之都”桑坡村相邻。随着桑坡村将皮毛产业做大做强,该产业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皮毛生意越做越大,前来打工的农民也越来越多,人口密度日益增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地较差的居住环境影响了“皮毛之都”的形象。
近年来,该市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方便群众的原则,把相邻的村庄和相关单位规划建设为一个社区,选择一个交通相对便利、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将综治维稳、群众工作、卫生服务、社区警务等社会管理职能纳入其中,并配套建起图书阅览室、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快餐店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打造“两公里服务圈”,加快了该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驸马庄社区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走进该社区居民白光珍的家里,只见装修一新的客厅宽敞明亮。她对记者说,他们全家人都在桑坡村做皮毛加工生意,改善当地的居住条件,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她全家人的梦想。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如今,农村社区的居住环境不比城里社区差,但生活成本比城市低很多,我们生活在这里很有自豪感!”白光珍说。
该社区相关负责人郭荣华告诉记者:“这个社区首批建设住房2.4万平方米,如今已有100多户当地村民及部分外地务工人员入住于此。”
该社区因皮毛产业而兴,而产业支撑下的社区建设也为农民开辟了更多就业通道。
“前段时间,我妻子在社区附近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15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庭。”驸马庄社区居民刘树彬说,他在一公里外的一家皮毛加工企业上班,每月能挣2500元,家庭年收入接近5万元,全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儿。
在该社区,像刘树彬这样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过上幸福生活的农民不在少数,皮毛产业为他们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很多人都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