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市开展“呵护雏鹰·助力圆梦”活动以来,修武县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广泛发动,扎实开展。团修武县委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分包的村组和困难学生家中,了解孩子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孩子们送去了生活用品、慰问金、学习用具、课外读物等。
“因为您,我要笑得更灿烂”
可可,女,12岁,上小学六年级,患有先天性唇腭裂,已经做过三次矫正手术。可可的母亲两年前离家杳无音信,父亲只能靠在城里打零工维持一家的生活,可可和9岁多的弟弟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修武县城关镇团委书记范淑贤了解可可的情况后,主动要求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多次到可可家,给其送去书包、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为可可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
“长这么大她没穿过新衣服,都是别人给的。”当范淑贤再次来到可可家,给可可穿好新衣服时,可可的奶奶这样说。可可懂事地说:“阿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您,我要更灿烂地笑。”可可穿着新衣服跑来跑去,甭提有多高兴了。她对邻居的小朋友说:“这是阿姨给我买的,我有新衣服了。”
经过多次走访接触,可可对城关镇团委的团干部已经很熟悉了,双方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范淑贤告诉笔者:“这虽然是一个不幸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孩子也很可怜,但是可可很懂事,也很开朗,交谈中会不时地露出笑容。我愿意抽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关心这个孩子、这个家庭,不光是物质上的帮助,更主要的是心灵上的沟通。”
“用责任托起希望,我们团干都会这样做”
家住修武县七贤镇丁村的志豪今年12岁,父亲早逝,母亲出走,志豪从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家庭十分困难。看到这种情况,七贤镇团委的团干部薛垂逸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志豪家做家务,为他辅导功课,还找到志豪的班主任,加入班级校信通,以便随时了解志豪的学习生活情况。天气渐渐转凉,日前,薛垂逸为志豪送去了棉衣棉被,让他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在薛垂逸的努力下,志豪变得开朗了、爱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对薛垂逸越来越依赖,越来越信任,有心事总喜欢讲给薛叔叔听。志豪的奶奶每每提及此事,都万分感激。但是薛垂逸却说:“这不算什么,用责任托起希望,我们团干都会这样做。”
本报通讯员 任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