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太感谢法院了,为我们讨回了血汗钱。这下子,我们可以开心回家过年啦!”1月14日上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的维护农民工权益款物发放仪式上,来自沁阳市的农民工张海,终于拿到了被拖欠近8年的7万元工资款。
看着手中的一张张白条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人民币,徐玉敏和工友们激动地说:“今晚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过年家里需要添置东西,这钱来得太及时了!”
岁末年初,在农民工离城返乡之际,我市两级法院再掀为农民工讨薪高潮,为近700名民工送上了新春厚礼。按照省高院的统一部署,我市两级法院于2014年11月25日至2015年1月25日开展第六次“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把涉及农民工权益的各类案件统统放到“诉讼快车道”上,快立、快审、快执,用法律的温情驱散他们心中的严寒,让农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截至1月14日,全市两级法院已审执结该类案件504件,为685名农民工讨回工资2100余万元。
“绿色通道”让农民工看到了希望
在专项活动中,我市两级法院对农民工案件开设了“绿色通道”,缩短立案周期,为农民工提供导诉、答疑等一站式服务,所有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均能实现当日立案、当日排期。并将调解贯穿于诉讼的每一环节,全力做到立案及时、调解及时、审判及时、执行及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014年12月5日,封某等7人将赵某等人起诉到修武县人民法院周庄法庭,要求被告支付劳动报酬6.4075万元。周庄法庭为当事人开辟立案快速通道,当天受理,当天立案,当天通知被告赵某等人来法庭,进行庭前调解,并决定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审理。经过承办法官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当天即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分期支付原告报酬,并当场第一次支付劳动报酬1.28万元。封某说:“原以为过年前拿不到工资了,谁知道法院这么快就帮我们要来了。”
“幸好法院为我们讨回了血汗钱”
2007年,李小忠承包了河南精英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处工程,并先期垫付了部分工程款及工人工资。可是等工程完工后,他向河南精英置业有限公司要求对账、索要这些钱时,该公司却总以没钱为由,不予支付,也不对账。
经过多次协商无果后,李小忠一纸诉状将该公司告上法庭。经市中院和省高院一、二审判决确定,被执行人河南精英置业有限公司应清欠李小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1363万余元,其中应付农民工工资170万元。
2013年12月底判决生效后,市中院将该案进到执行程序,但经多方协调,被执行人河南精英置业有限公司仍不予给付。2014年12月,市中院查封被执行人河南精英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部分房产,并进行了网络司法拍卖,拍卖所得款项优先兑付该公司拖欠的170万元农民工工资。
“这起案件涉及农民工300多人,拖欠工资最多达1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1000多元。这些钱都是农民工的血汗钱,看到他们付出劳动却得不到回报,我心里也非常着急。幸好法院为我们讨回了血汗钱。”1月14日,看着手中的工资款,李小忠终于展开了笑颜。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谢华海说,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生存在农村与城市的夹缝中,其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维护,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下一步,全市两级法院将本着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原则,把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案件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小额诉讼一审终审、简便快捷的优势,从快办结农民工维权案件,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绝不让“年关”成为任何一位农民工兄弟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