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爱送给农民工
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 数据成果公布
后庄村:村庄“五化”村民乐
知责思为敢担当
旅游:项目促进转型 标准提升服务
修武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给五保老人送温暖
河南理工大学拆除工程精确爆破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片新闻
特殊“作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庄村:村庄“五化”村民乐
本报记者 郭 剑 解放工业园区后庄村报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月16日下午,在解放工业园区后庄村新落成的文体中心大院里,五六位大爷大妈在冬日暖阳下聊着天,一位大爷手里的收音机传出的正是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此情此景,让该村党支部书记郭肖牛有几分激动,他指着刚修建的灯光篮球场说:“现在是冬天,可晚上大灯一亮,在这跳舞、健身的村民还真不少,夏天肯定人更多。有位村民专门告诉我,‘美丽乡村’建设让家乡越来越好,生活很舒适,他不想去上海的儿子家住了。”

  去年吹响的“美丽乡村”建设冲锋号,给后庄村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位提供了一个机遇。从去年6月初开始,在全体村民的支持、参与下,后庄村两委会成员及禁烧队员按照“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标准,没日没夜地大干一个月,让村庄大变样。他们先是清运村民堆在街边门旁的废砖旧瓦等杂物,仅此就运走了200多立方米;接着整理村民在街边种的菜地,把菜地变成花池;最后把院墙全部涂成了白色。过去满目乱搭乱建、垃圾污水遍地的村街,如今只见院墙整洁划一、花池冬青碧绿,旧貌换了新颜。

  突击整治易,长期保持难。该村健全“四有一落实”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和垃圾清扫、清运制度,为每两户村民配备一个绿色塑料垃圾桶,聘请两位村民负责清运垃圾,要求日产日清;聘请5位村民负责清扫村街路面,要求路面无果皮、烟头、塑料袋等杂物,这7位保洁人员的工资由区、园区、村共同负担。该村还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活动,写有“治理‘白色污染’、建设绿色家园”等字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倡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过去,后庄村只有几条主要村街是水泥路面。去年7月份,该村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动员大家把各自堆积在一些小巷里的杂物搬走,趁势把所有小巷进行了硬化。如今,该村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面,村民出行十分方便。

  “‘五化’实现了,俺村硬环境上档升级,村两委会又想到了改善软环境,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你看,这是俺村重新装修的农家书屋。”该村党支部委员张银来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把记者领进一个套间,只见靠墙整齐地摆着一排书柜,里面满满地码放着上千册图书,既有《实用养鸡大全》《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等农业科技图书,也有《史记》等文史类图书。张银来说,这些图书全部是解放区和工业园区提供的,许多村民天天泡在书屋里。

  建设“美丽乡村”有啥好处?该村村民陈斌的话挺有代表性:“现在总是说要留得住乡愁,只有美丽的家乡才留得住乡愁。以后俺村经济发展了,村民都富裕了,大家就更爱家乡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