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见习记者 赵颖祯
2006年6月,当李小双从市住建局总工程师的岗位来到南水北调焦作城区办工作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考验。
2014年12月,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时,这个在南水北调焦作城区办市政管线路桥科科长岗位上已度过了八个春秋的硬汉子,回首来时路,思绪万千。
日前,当记者走近先后获得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先进个人、焦作市先进工作者、“身边的榜样”等荣誉称号的李小双时,顿时理解了他的感慨——为变更焦作城区段7座跨渠桥梁设计,仅形成的会议纪要、请示、报告、函等文字材料就达11.8万余字;为确保城市功能正常运转,尽量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近乎悄无声息地迁建672项市政管线组成的“蜘蛛网”……而这背后,饱含着这个对接世纪工程“协调员”的情怀与坚韧。
焦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从中心城区穿过的城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渠碧水穿城过”的城市梦想,让踏上新岗位的李小双眉头紧锁。李小双拿到7座跨区桥梁的初步设计报告后发现,按照原功能、规模和标准设计的桥梁引道宽度小于我市城市现状道路和规划道路宽度,一旦依照这样的设计施工建设,势必会使建成后的跨渠桥梁成为城区交通的瓶颈。
“更重要的是,桥梁引道纵坡、坡长不符合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要求,将严重阻碍机动车、非机动车正常行驶。”李小双告诉记者,“一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再想改建桥梁几乎没有可能。”
深知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焦作未来城市的发展,李小双迅速起草专题报告,将有关情况反映给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申请变更设计。然而,面对一项涉及4个省市及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国家工程,其协调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变更跨区桥梁设计,李小双曾数十次到省调水办、中线局河南直管建管部、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进行汇报、沟通和对接,并先后向国调办、中线局上报了20余份文字材料。最终,在省调水办组织设计单位5次调研、国调办及中线局进行多次专题调研后,同意进行设计变更,并争取追加投资预算2.98亿元。
设计报告变更后,桥梁宽度的增加符合了城市现行道路标准,桥梁坡度的降低消除了安全隐患,桥梁设置隐形引道、改善桥梁景观,并做了加宽总干渠渠堤并增加混凝土防渗墙等重大设计变更,从而增强了渠堤的抗洪能力,统筹工程建设和城市发展。“原设计宽度为9米的民主路桥最终变更为56米。”站在跨渠桥梁占压专项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迁建示意图前,李小双很自豪。
如果说变更设计7座跨渠桥梁重在沟通、协调,那么,李小双作为对接世纪工程的“协调员”,在市政管线迁建及工程建设中,更像一场大会战的“指挥官”。
众所周知,水、电、燃气、供暖、排污等市政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而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总干渠专项基础设施包括燃气、热力、给水、排水、电力、军用光缆、园林等基础设施672项,其迁建工作涉及众多企事业单位,联系千家万户,关系到总干渠能否按国家规定的时间节点开工建设和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
如此一来,工地现场也就成了李小双的“前线指挥所”。为实现悄无声息地迁建这些市政管线组成的“蜘蛛网”,李小双无数次组织建管、施工、设计、监理、规划及各产权单位对地下、地上各类专项设施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制订切实可行的迁建方案,并建立迁建工作台账,绘制施工网络图表,实行挂图作战,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采取会议协调、现场办公、督办查办等形式推进管线设施迁建。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城市的影响,所有专项设施迁建中的割接环节,都安排在0时至5时进行。”在现场督导的李小双一再要求,“我们要把每一道施工工序明确到分、精确到秒。”
2012年6月,修月、修牵110KV输电线路因2次跨越市区新月铁路线和总干渠,需尽快拆除。由于上述输电线路涉及国家、省铁路部门和省、市供电部门,协调难度大,手续办理程序复杂。为此,他带领几个单位的相关人员冒着酷暑,10天之内5次到郑州铁路局进行联系对接,最终,原本4个多月才能办完的工作,仅用34天就全部办完,并且争取免缴各项费用达36万元。
此外,李小双还把目光延伸到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尽量发挥自己的专长,让世纪工程焦作段推进更顺利、设计更科学。为确保城区段安全度汛,李小双建议在城区段总干渠北侧修建9公里长的临时雨污合流沟,在主要路段新增20余条排水管道,并将市区防洪度汛隐患及可能诱发的灾害及时上报国调办、中线局,最终对焦作城区段总干渠实施了渠堤加宽、增加混凝土防渗墙等重大设计变更。
记者手记
采访中,仅听李小双的讲述就能感觉其协调可谓是千头万绪,甚至是“一团乱麻”。而能从乱麻中抽丝剥茧,协调有序者,定有着非凡的韧劲与能力。
当听说由于长期高负荷工作,身体免疫能力下降,一个本应半月左右就能够痊愈的感冒,李小双却拖了半年才康复时,记者忍不住问:“有没有感觉撑不住的时候?”他答:“压力再大也得撑起来。你不干了,把挑子撂给谁?”
岗位无大小,作为看情怀。面对南水北调中线这一世纪工程的穿城而过,作为南水北调焦作城区办市政管线路桥科科长的李小双,立足本职岗位,着眼城市发展,诠释着一个小小“协调官”的公仆情怀。其实,“协调员”也好,“指挥官”也罢,李小双关注的不是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角色,而是立足岗位能够为焦作城市的发展考虑得周详些,再周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