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产经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扬帆蓝海
牵住“牛鼻子” 发展入坦途
图片新闻
佰利联两项新发明专利为企业添新彩
焦作地区通关业务实现无纸化
创新至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至上
——大明公司创新求变采访记
作者:本报记者 杜 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我们能把一平方米钣金加工尺寸误差控制在0.5毫米之内,这个精度要求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说话的是焦作大明创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佳明。大明科技DSK-Q1/25便携式卫星数控切割机既方便快捷,又精确实用,它的加工技术,可以叫板国内任何一家企业。

  如何在数控科技产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那就要从头说起。2003年,蔡佳明在沁阳市建了一间以加工煤机零部件为主的小厂;2006年,他把企业搬到解放区王褚村,在一块六七亩的土地上落了户;2007年9月,焦作大明创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正式成立。四年间,大明公司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目前拥有固定资产2500万元,年产各类数控设备约2000台的自主研发创新型企业。

  “刚搬到焦作时,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为一些大企业的设备做配套加工,企业发展处处受制于人。”蔡佳明告诉记者。为了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2009年下半年,大明公司引进了第一台数控切割机。

  “别人买来设备是为了生产加工使用,我买设备是为了学技术。”蔡佳明带着公司的专业技术员,把买来的切割机拆了装,装了又拆,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熟。为了稳定技术,蔡佳明扩建了两个专门生产数控产品的车间,建立了研发试制基地,设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引进了22名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大明公司的数控产品从一种发展到一系列的数字化切割机。

  “来看看我们的新设备,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控自动钻床,投放市场后将为多孔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高效保障。”蔡佳明把记者带到车间的一角,指着一台包裹着透明薄膜的设备说。据介绍,当前多数企业使用人工钻孔,每小时钻孔40个左右,大明公司的数控自动钻机每小时可打孔450~600个不同要求的机械钻孔,效率提高了10多倍。

  说起这些优势,蔡佳明不无自豪。为了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化机械设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2011年大明公司成立了焦作市数控机械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研究院所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形成数控机械产品创新联盟。

  近两年,大明公司又先后研发生产出新一代DSK-2型数控切割机、多功能全自动箱式数控坡口机、机器人自动焊接机,并申请了专利。这不仅为国内机械制造业钢板工件打坡口工艺和改变人工传统焊接、切割方面突破了难关,也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

  “现在我们生产的切割机有龙门式、单背式、台式、傻瓜式、小蜜蜂式等系列的火焰、等离子、激光切割机,以及新开发的全中文数字化数控坡口机、自动气保焊机。”说起自己的产品,蔡佳明如数家珍。

  如今,大明科技数控切割机已成为我市重点数控切割机制造企业、中小微科技创新型企业。近年来,经过市场调研,结合企业实情,大明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发展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企业赋予了新的内涵。该公司致力于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技术实力雄厚、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队伍,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把握市场发展脉搏,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发展中,该公司不断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力度,在生产工艺上大胆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而且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

  “在装备制造业低迷的今天,大明公司将企业进行改制,并重新整理思路。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成就了大明数控切割机灿烂的今天。”蔡佳明说。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