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宝岛小吃香飘七贤村 “古街旧巷”品台湾美食
图片新闻
曹欢连获三个省级书法篆刻奖
七贤民俗村 祈福文化庙会大幕将启
钟国友油画作品展昨日开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岛小吃香飘七贤村 “古街旧巷”品台湾美食
本报记者 李 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台湾小吃街的指示标牌。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台湾烤肠。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台湾小吃街上的人物雕塑。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台湾小吃街上的店铺。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当邓丽君甜美的歌声悠扬回荡耳边,当布袋戏灵动闪现眼前,当蚵仔煎味蕾触动舌尖……人们仿佛置身于宝岛台湾。实际上,这是如今在焦作就能感受到的台湾风情。

  足不出市 可尝宝岛小吃

  相信,每个吃货心中都向往去台湾品美食,而现在,不需要远赴台湾,只要你来七贤民俗村,蚵仔煎、担仔面、羊肉炉、盐酥鸡、麻油鸡、章鱼烧、鲜虾棒、台湾香肠……这些在台湾才能吃到的正宗台湾小吃,在七贤民俗村台湾街里应有尽有,不出焦作,你就可尝遍上百种地道台湾小吃。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晚的七贤民俗村小吃街依旧人来人往,而当走到台湾街时,便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此时,阿里山休闲食品店老板李妙媛站在自家店门口,开始迎接逛小吃街的市民。“好吃的牛轧糖、美味的养生黑糖、清凉的白柚参、营养的蔬菜果干……正宗的台湾小吃!”李妙媛热情地招呼来往的市民,每有带小孩子进店买东西的市民,她就会让人专门照顾小孩子,让市民安心买东西。同时,她还为每位进店的市民准备了试吃的糖果和饮料。

  除了台湾当地的零食,台湾简餐、台湾羊肉炉、台湾特色火锅、台湾精致碳烤、碳烤鸡排、担仔面、卤肉饭等特色台湾美食可谓应有尽有。那么,这里的台湾小吃是否能保持在台湾的原汁原味呢?一位经营者表示,为了确保口味正宗,店内从原料、制作工具到调料,甚至是锅碗瓢盆都是从台湾搬来的,可谓原汁原味的台湾味道。“不一样的配料和食材,做出来的小吃口感差很多。”李妙媛说。台湾街的原料和配料,无不来自台湾,旨在尽一切力量保证“原生态”品质。一家店老板还特意当场打开一包未拆封的台湾烤肠。包装袋上的行李标签显示,烤肠从台湾经转厦门再运到焦作。

  台湾小吃形式精美、价格低廉、淳朴亲切,小吃二字足以展现它独特诱人之处,蕴含其中的台湾民间饮食文化令人感叹。而且,复杂、细心的手工制作工艺,也带来了最纯正的台湾风味。“手工的味道就是台湾的味道。”将各类手工制作的零食从台湾带来焦作的李妙媛说。台湾小吃包含着感情,做小吃就是要用心。

  原汁原味 地道台湾风味

  说到台湾美食,不由想起一位台湾友人曾说,在台湾,你可以看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文化,尝到很精致的糕点,也能感受到那种惬意的生活氛围。想起友人的描述,让人对眼前这条台湾街里的美食充满了期待。

  在闽南语的歌曲中,品尝着各色台湾风味小吃,有的味道很特别,有的则很一般,但做得都很精细、鲜美,令人喜欢。特别是偶像剧《转角遇到爱》中的美食蚵仔煎,颗颗圆润饱满,撒在铁板上嗞嗞作响,再浇上稀薄的太白粉浆、搭配几片青菜和一个土鸡蛋,真是色香味俱全,咬上一口:爽!“我吃过不少特色小吃,但是台湾的小吃还是头一次尝。”市民秦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味道还是有点儿怪,但确实挺好吃的。”

  “不偏好精雕细琢、层层叠叠的繁复做工,却是简单里蕴藏着上好食材,看似醇厚质朴,却是扎扎实实、内功深厚的真实滋味。”这是一位台湾美食家对台湾小吃的点评。其实,随着大陆赴台游的开放,大陆民众可以去台湾品尝正宗的台湾小吃。因此,能够鉴别两岸台湾小吃差异的人越来越多,大陆的台湾小吃接受着日益挑剔的大陆民众的检验。

  “这里的台湾小吃口味很正宗,吃得很开心。”在好友的推荐下,对台湾小吃颇有心得的市民孟先生,头一回在家门口逛台湾小吃街。“我去过台湾很多次,特别喜欢那边的美食,这次听别人说七贤民俗村这里也有台湾美食,来之前就怀疑味道地不地道,今天和家人来试了一下,感觉很是地道,就是我在台北吃的那个味道”。

  “台湾小吃挺干净,味道也很不错。逛一逛七贤民俗村,买点台湾特产,尝尝地道的台湾小吃,挺好挺好。”市民董女士带着5岁大的孩子品尝完台湾美食后高兴地说。

  吃饱了,走累了,要是你口渴了,还可以选择来一杯鲜榨果汁或者台湾奶茶。鲜榨果汁新鲜爽口,奶茶则香醇浓郁,正好驱除这寒冬的干燥。

  得天独厚 造就台湾美食

  说起台湾美食,就不得不说说我们的宝岛台湾。作为我国第一大岛台湾,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暖湿的气候正是孕育新鲜蔬果的最佳环境,而四面临海的位置更是各式海产品的蕴藏之地。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各式美食文化的融合,而发展出台湾人道地的美食。

  台湾小吃很有特色,它来自民间,扎根乡土,以其淳朴自然的本色深受食客的喜爱,造就了台湾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而且,台湾盛产水果,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木瓜、柚子、枇杷、橄榄、槟榔、椰子等一年四季不断,因而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台湾水果是最为我们熟知的台湾食品之一。虽然台湾水果在大陆的售价比普通的水果要高出许多,但仍以其出众的口感及优良的品质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此外,茶也是台湾饮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茶艺在台湾的历史不长,但靠着台湾人不凡的创新精神倒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茶艺文化,又添加了许多流行的元素。传统的就有经过改良的工夫茶艺、客家的擂茶,现代的则有时髦的泡沫红茶店、扬名国际的珍珠奶茶,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茶食茶饮。

  而同饮茶一样,喝酒是台湾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台湾本身的制酒历史与大陆相比显得非常年轻,但是台湾凭借着先天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创了许多著名的品牌,其中金门高粱是台湾酒中引以为傲的象征,又如红露酒、米酒也是人们熟知的酒中名品。最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一些酒厂设有展售中心或是酒文物馆,不仅典藏了岁月与文化,更为人们典藏了历史和酒香。

  饮食文化 集聚百家之长

  饮食看似简单,但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曾有人说过,中国的文明史,很大部分体现在饮食文化当中。通过饮食文化这个窗口,我们同样可以窥见台湾文化的昨日、今日。中国美食甲天下,是全世界公认的。台湾不仅继承了中华美食的传统,又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路径,形成了今日丰富多彩的局面,也体现出台湾文化的开放与多元。因此,在台湾,不仅能享受到传统的中华美食,还能品尝到独步全球的各色小吃。

  对于台湾人而言,饮食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尤其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突出的海岛特征,外来移民族系繁多,使得饮食文化更加多元化,不仅各系的中华菜肴在此发扬光大,更集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致饮食,包括美、欧、日、亚热带、地中海等世界美食,都可以在台湾吃到。而台湾菜作为中华菜系中的一种,在台湾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台湾最基础的饮食,深为台湾人民所喜爱。台湾饮食文化,是和当地的物产、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它是在台湾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多元化饮食文化。因此,台湾特殊风味的饮食文化可以说包罗万象,结合了台湾本地与大陆各地的风味小吃。

  台湾移民中闽南人移民时间最长、人数最多,所以闽菜可以说是台菜的主轴,是台湾最主要的饮食文化。闽菜以盛行汤菜和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尤以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味特色,独树一帜,以偏甜、偏淡、偏酸的“三偏”为特色。俗话说“台菜、闽菜一家亲”,一语道出台菜主要来自福建的历史渊源。它不仅在文化上带有浓厚的闽南色彩,烹饪风格也传承了闽菜“汤汤水水、精于调味”的特色,因此,羹汤类料理向来是台式宴席的主角之一。此外,因台湾四面环海,养殖业、近海和远洋渔业都相当发达,肥美新鲜的鱼、虾、蟹等海鲜料理,自然也成了台菜的招牌之一,以清爽不腻、色鲜味美著称。

  除此之外,台湾与大陆南方一样,饮食非常讲究食补。现在可以说是一种健康饮食文化。在台湾,养生防老,阴阳互补,五行调和等观念深厚。目前,台湾食物养生方式主要有素食、生食、有机饮食、断食疗法及传统中医食疗。台湾民间常有以“四神汤”(怀山、芡实、莲子与茯苓)作滋补饮料,是著名的滋补小吃。民间食补习俗中最独特的是所谓的“半年补”,即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家家户户用米粉搓丸子,做成甜粢丸,吃后可除炎夏百病。另外,台湾还有“补冬”或“养冬”之说,即立冬日进补。

  “我们就是让没有去过台湾的人,来这里体验台湾;去过台湾的人,来这里品味台湾。”七贤民俗村运营总监高涛说。七贤民俗村要求台湾街里各商家保证食品安全,并对各店铺的装修风格、餐点排列等有严格要求。

  ■温馨提示

  ●自驾线路:山阳路—太行路牛庄大转盘—焦辉路—冯营矿向东1公里处七贤民俗村

  ●3路公交车路线:焦作火车站南站—二医院—妇幼保健院—焦矿五官医院—东方宾馆—盛鑫祥眼镜总店—亚细亚大酒店—保险公司—体育中心—交警一大队—新世纪双语幼儿园—陶三—百间房—小马矿—马界—田门—李庄—安阳城—冯营—夏庄站七贤民俗村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