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崔红星、王星)“我们到其他地区都是指导当地农民做好冬小麦安全越冬工作,来修武却成了取‘高产经’。”1月20日,站在修武县周庄乡孟村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核心区的田埂上,全国小麦越冬期苗情考察团成员、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针对去年全国各地小麦播种晚,入冬以来整体气候干燥、雨雪天气较少的特殊状况,国家农业部牵头组织了全国小麦越冬期苗情考察活动,抽调农业专家学者深入全国各地指导冬小麦生产管理。
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成为考察团前往的第一站。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修武县,连续5年创下了16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其中,该县于2014年以实收小麦亩产821.7公斤的粮食单产量,创下了国内百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实收的最高亩产纪录。因此,该县也成了考察团考察的重中之重。
“现在小麦长这么旺,后期会不会出现倒伏现象?”“有没有做过对比试验?”
当日,来自我国农业战线的2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修武,本想“把脉问诊”冬小麦生产,却被这里小麦的良好长势折服了。在场的修武县农技人员被考察团成员围了个水泄不通,你一言、我一语问个不停,取起了冬小麦的“高产经”。
“今年,我们在全县推广深耕细耙、宽窄行种植、精少量播种等小麦高产创建新技术,一畦地种16垄小麦,比传统种植模式多种了4垄,每亩播种量却不增反降,只播了6公斤左右的麦种,用传统一半的播种量实现了20%的增产。”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说。
“苗壮、茎硬,根系既深又旺、分蘖多,麦苗长势很好,后期不用再担心倒伏问题。”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周吉红随机抽取一株麦苗,经仔细观察后说。
修武县王屯乡东黄村高产创建示范户王龙喜早早站在地头等候专家。他家60亩麦田里,品种还真不少,有“中麦895”、“百农419”等19个小麦新品种。看到专家学者前来,他忙上前咨询小麦生产管理要领。
“只要注重水肥同步,保持小麦现有的生长态势,今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江苏农科院研究员杨四军说。
去年入冬以来,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茹振钢等农业专家纷至沓来,都对这里的小麦长势交口称赞。其中,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田继春更是惊叹来自家乡的“山农20”在修武长得这么好。
“小麦增产很难,节约投入更难。修武县通过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实现了减少投入和提高产量两不误。”全国小麦越冬期苗情考察团团长、全国农技中心粮食处副处长吕修涛说,“小麦生产管理能做到修武这种程度,说明国家粮食增产的潜力还很大,修武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