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踏遍山路十八弯
记者手记
痴迷太极拳的逐梦人
“樊场主”的土地情缘
打造优秀新“村官”
图片新闻
80后机关干部的乡村体验
“星火工程”激发基层党组织服务热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踏遍山路十八弯
——记修武县云台山镇党委书记徐新勇
作者: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昨日上午,从修武县云台山镇政府出发,记者和该镇党委书记徐新勇一道,驱车赶往修武县北部山区海拔最高、最偏远的村——横河村。

  山路十八弯。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路颠簸着,横河村渐渐近了。

  百年石屋、千年白皮松、梯田、石井……一如古朴山水画卷,忆得起的乡愁萦绕心头。

  “去年镇里给俺村修通了5公里出山路,和修陵公路连通形成了环线,不光出山再也不愁了,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迎接我们的横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留根高兴地说。

  行路难,是深山第一难,也是制约后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2012年,徐新勇主动要求从平原乡镇到山区乡镇任职后,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103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徐新勇跑了一趟又一趟,情况摸得透透的。前山富,要依托云台山旅游转型再上新台阶;后山穷,要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让深山百姓也过上好日子,以前山带动后山均衡发展!

  深山里响起了隆隆的机器声——横河、龙门两个深山村5公里的出村道路修通了,兵盘村至西村乡金岭坡村3.8公里的路基开挖通行了,一斗水村乡村旅游道路工程修通了,全镇交通形成了环线。

  在兵盘村,7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郝太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深山行路难,山上林果难卖,邻村乡亲相见不易,孩子上学艰难,急病下不了山。兵盘村和东岭后村中间隔着一座山,乡亲去东岭后村得绕行20公里。这下好了,徐书记下狠劲儿给俺们修通了路,俺村也寻思着把乡村游再升级呢!

  老百姓盼啥咱干啥!抱着这样的信念,徐新勇带领班子成员敢啃硬骨头,着力为百姓解决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通信难、增收难等问题。

  吃水难,看老天。镇里对全镇水资源进行勘测,启动白龙洞水库建设项目,建立水资源项目储备库;投资35万元新建一斗水、西沟两个村的蓄水池;安装增压泵等设施,解决西沟、兵盘等村庄百姓的饮水问题。

  就医难,缺医少药,急病难治。镇里投资170万元建设镇卫生院综合病房楼和西沟村卫生室,购置医疗救护车一部,启动综合急救病房楼项目建设,群众小病不出村,急病能救治。

  上学难,校舍差,路途远。如今,山里娃免费坐上了校车,新盖的教学楼也用上城里学校都有的投影仪,投资240万元的镇中心幼儿园项目正式启动。

  通信难,打个电话得满山头找信号。镇里协调通信部门为横河、东岭后等6个深山村全部安装了固定电话,整修龙门村通信基站,还在一斗水村新建了通讯基站。

  增收难,群众缺的是致富点子。围绕发展乡村旅游,镇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流转土地1400亩,种植丹参、核桃等经济作物500亩;引导和组织240家家庭宾馆同全国一线旅游在线服务商“去哪儿网”签订合约,普及网络营销方式,促进家庭宾馆良性发展;开办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引导劳动力再就业750余人,实现农村劳动力由充分就业向优质就业转型。

  作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明星乡镇,云台山镇的发展一定是绿色发展!徐新勇带领班子成员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强镇,让经济和生态共生共赢。绿化荒山,该镇75%面积是林地,15.4万亩的山坡地实现了植被全覆盖。用上天然气,保洁“买”服务,一个日处理垃圾12吨、可用10年的无害化大型垃圾填埋场和6个污水净化处理环保湿地相继建成投用,美丽乡村建设可圈可点。2014年,云台山镇获评国家生态乡镇,加上此前获得的国家卫生乡镇、国家园林乡镇和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这个只有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不到3000人的小镇已4次获得国家级殊荣。

  环境就是生产力。大山深处的云台山镇,每年接待观光游客高达400万人,年旅游综合收入达4.5亿元。云台山镇依托生态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延续了农耕文明和村落文明,实现了从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

  提起徐新勇,云台山镇的干部群众用了一个热词:“蛮拼的”。

  “蛮拼的”,是对徐新勇心中装着群众、敢于克难攻坚的敬佩。

  2013年冬天,徐新勇为修路进行前期实地考察,兵盘村到金岭坡中间的这座山,他攀爬了十几次。这座山,山势险峻,落差大,多少年没人走过,就连羊肠小道也是时有时无。拽着树枝,扒着山石,打着滑、揪着心,每爬一次,徐新勇都是保暖内衣湿透,连棉衣外套都被汗水浸湿。徐新勇血压高,医生不让他剧烈运动,他不听劝。最后,连山里的向导都不想爬了,可他不吃透情况绝不罢休。

  2014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大雨初歇。9时许,徐新勇从一斗水村看完因倒春寒受损的庄稼后,给张留根打了个电话,说大约11时能到,让他直接去修路的地方等他。谁知车走到离施工道路还有三四公里时,由于雨后泥泞路滑,车轮打偏陷进泥坑,车胎又被树枝扎破,偏偏这里手机没有一点信号,无法求援。焦急间,只见张留根带着两个村民,扛着铁锨、穿着胶鞋小跑着过来。原来,看约定时间到了徐书记还没来,张留根估摸着车在路上出问题了,就带着村民顺路找过来。怕人手不够,出发时张留根又给相邻的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双头泉村党支部书记打了个电话,请他带人来帮忙。听说是修路的徐书记,双头泉村的群众二话不说就找了过来,大伙合力把车抬了出来。他们说,徐书记修好了路,俺山西的群众也沾光了。

  对于徐新勇来说,旅游转型、深山致富的任务还很重,“蛮拼的”也是新常态。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