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给新生布置一项特别的寒假作业:每人带一份账单回家,算出从出生到现在的各项支出。账单项目非常详尽。从“0至3岁”“幼儿园”“小学”直到“大学”,从生活费、交通费、学费到零用钱、娱乐费用等,几乎各个阶段所有涉及的物质费用项目均被列出,甚至妈妈怀孕期间的检查费、生产费、上小学的择校费等也都涵盖在内。另外,新生们还要完成一份报告,写出自己的感受,并至少做一件回报父母的事。
(据1月22日《长江日报》)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大体上父母的付出最大,无论是情感上的奉献,还是钱财上的支出,都是一笔巨大的“投资”,然而由于这样的付出属于细水长流性质,平时很多儿女们都将其忽视了。在这个寒假,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给新生布置一项特别的寒假作业:每人带一份账单回家,算出从出生到现在的各项支出,同时还需要完成一份报告,做一件回报父母的事情。尽管这样的寒假作业和以往媒体上报道的“亲情账单”如出一辙,但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来言,其益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让这些长大成人的学生列“养育账单”,以此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情,对父母心怀感恩,并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远比空洞的说教和“洗一次脚”“跪拜一次”等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动有用得多。
长期以来,公众总在感叹社会感恩意识缺失,痛心于人情的冷漠和道德的滑坡,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常常是简单而苍白的道德说教,缺乏直观易解的恩情量化。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有的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认为父母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自己并不需要回报什么;有的孩子一味索取,和别的孩子互相攀比,父母稍微令自己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唯我独尊;还有本该懂事的大学生在高校里,将学业抛在一边,时常“翘课”,让课程“亮红灯”,不仅虚度了年华,而且让父母的期望变成了一次次失望等。“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然而当自己成为人之父母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不妨就从这一份“养育账单”开始,直观看一下父母抚养自己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尽管物质金钱上的付出只是父母亲情中的一部分,然而无论怎样,这成本中包含的艰辛,酸涩,还是很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的。
就像该校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部337名新生的辅导员陈晶,作为老师的她也做了这样的寒假作业,经过计算,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她花了父母约90万元。账单出来后,她落泪了。无论是身处沿海发达城市,还是穷乡僻壤,每一个学生经过计算后,应该都会“心惊肉跳”吧。也许一次“养育账单”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习惯,改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让他们知晓孝老爱亲,懂得知恩感恩,并将感恩延伸到我们这个社会。
父母的养育之恩尽管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但让孩子们计算“养育账单”,在他们尚未成熟的心智中输入“爱的密码”,大有裨益,因为有一种感恩教育就叫“养育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