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示范区过去一年的发展,每一步都是创新发展的结果。去年,示范区按照“一体两翼、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一城一区一改造”,强力推进百亿产业集群培育、重点项目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发展等六项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今年,示范区经济工作会议处处闪耀着创新的智慧和行动。如在适应新常态方面,示范区工作总体要求的一个大逻辑是以投促调、调中求进、改中激活、创新驱动。这种创新驱动就是强化规划引领,努力打造现代城乡体系先行区;做强产业支撑,努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先行区;突出民生改善,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打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
打造现代城乡体系先行区,要强化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快集中集聚步伐,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区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在规划布局上,示范区要健全城镇规划体系,确定示范区发展的空间布局。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先行区,要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乐业”才能“安居”。没有产业支撑或产业支撑不强,城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示范区要以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都市生态农业园区等载体建设为支撑,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服务业、都市生态农业互促共进、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打造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要努力推进人的城镇化,办好兜底民生,强化基础民生,关注热点民生,建设民生改善首善之区。今年示范区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努力为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要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示范区要始终不渝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美丽示范区。坚持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即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选址和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对新河、大沙河、蒋沟河、南水北调工程以及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
打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局面。示范区要抓住深化改革机遇,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头羊”,努力形成综合改革优势,激活示范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创新中锐意进取,这就需要示范区上下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提高能力素养。各级各部门要突出作风保障,树好用人导向,坚持从严治党,守住廉政底线。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团结拼搏、克难攻坚,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为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打造美丽焦作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