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城市面貌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展示的是一个地方的对外形象,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更是集人气、聚财气、活商气的重要条件。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月23日上午,马村区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肖华对记者谈及城市管理工作时说。
2014年,马村城管局在马村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扣城区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总体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努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使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聆听群众心声 畅通民意渠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城管干部职工的思想触动很大,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辖区群众的感受最真实,他们的意见最重要。”刘肖华说。
为了解和掌握辖区居民对城管工作的意见和看法,马村区城管局多次召开干部职工座谈会,分析梳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组织干部职工到分包村了解情况,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学校和沿街商户,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交流;发挥环卫职工人数多、分布广、接触人群面大的优势,将他们有意无意听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收集、认真梳理;设置了征求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畅通民意渠道,广泛收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居民反映的环卫作业扬尘问题,马村区城管局有关领导立即进行调研,根据季节变化情况,在确保环卫职工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了作业时间;自筹资金1万余元,完成了颐春路公厕的升级改造;跑自来水厂,求公交公司,解决了绿园公厕的水电问题;组织环卫职工,出动车辆对银河路与解放路交叉口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并对路面进行了高压清洗;发挥自身优势,帮助马村区法院清理了审判庭西侧长期存滞的建筑垃圾150余立方米;为待王、靳作、西韩王等村清理生活垃圾1000余吨,配合“蓝天雷霆”行动,清理有烟烧烤20余家;针对靳作村垃圾堆放点引发周边群众不满的问题,组织相关人员对该村垃圾量进行测算,就近安排3个垃圾中转站供其免费倾倒,从根本上解决了村里的垃圾出路问题,及时化解了矛盾;深入分包村演马办事处耿村,为村“两委”出主意,想办法,使该村圆满完成了全村的土地流转工作。
创新工作方法 履行城管职能
面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难题,敢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是破解工作难题的关键。
公厕管理看似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管不好同样会引发居民的不满。如公厕开放时间问题,传统的管理办法是晚上要关闭,早则20时,晚则22时。那么22时以后行人如厕难的问题就突显出来。为解决这一矛盾,马村区城管局环卫工作人员对公厕24小时开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点坚定了信心,在全市第一家实行公厕24小时全面开放,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随着南水北调安置小区周边居民人数的增加,原有垃圾中转站已远远不能满足附近居民的需要。如果新建,不仅花钱多,而且选址困难,建设周期长,怎么办?能不能在原有基础上改设备、增容量?马村区城管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设备厂家对接,谈想法、谈市场前景,最终厂家同意将该区中兴路中段垃圾中转站作为试点,投资10万余元免费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容量增加到原来的两倍。随后,该局又借中兴路南段垃圾中转站迁建之机,自筹资金近20万元,将新建中转站扩容为单箱18立方米,建成了全市第一个单箱容量最大的垃圾中转站。这不仅解决了容量不足的矛盾,还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管理和运输成本。
去年以来,随着银河路路面破损程度的加剧,货运车辆穿越城区道路通行,特别是夜间通行现象日趋严重,损路、抛撒、噪声、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居民有意见,网民投诉多,管理难度大。如何跳出常态化思维模式,利用科技手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马村区城管局积极和马村区交警巡防大队结合,与市公安交警支队有关领导联系,提出了在货车禁行路段安装交通违章抓拍系统的设想,想法得到了该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最终,由市公安交警支队出资近200万元、覆盖城区7个路口的交通违章抓拍系统得以顺利实施,从源头上遏制货运车辆从城区随意通行现象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锤炼城管队伍 服务群众生活
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不仅促进了工作,密切了干群关系,同时也锤炼了干部队伍,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
去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位于解放路东段的一个大型跨街广告牌上的广告布被大风撕开了一个大口,垂落在马路中央,严重影响到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马村区城管局广告科科长张金强得知情况后,迅速赶到现场,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和光照的情况下,他只身爬上广告牌,迅速排除了险情。
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该局车队队长张孟希,担负着全局所有环卫车辆和13座垃圾中转站设备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为确保车辆和设备的安全运转,他每天早出晚归,爬高上低,全然不顾自己已是年近60岁了。
在一次市容秩序整治过程中,惠利佳超市附近一占道经营的摊贩拒不服从管理,态度蛮横,用水果刀将城管队队长王喜亮同志的衣服划破,伤及皮肤;解放路东段一个卖早餐的摊主将正常执法的协管队员李晓霞的胳膊抓烂。面对这种情况,城管队员始终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坚持对商贩讲政策、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解民忧、办实事是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将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最好选择,也是让群众满意的最有效办法。群众利益无小事,创新方法无难事,只要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刘肖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