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月26日专电(记者周润健)“腊八到,粥飘香。”1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民俗专家说,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向人们传递着进入年关的信号。
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说,“腊”是一种祭礼。在中国古代,腊日并不是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从先秦起,被当作“年节”欢度。汉代,人们常以十二月的戌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三国时代的魏国,腊日为丑日。晋代以后,一般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而较早将十二月初八定为腊日的记载是在南北朝梁宗懔所撰的《荆楚岁时记》中。
据传“腊祭”之神有8种,腊祭才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在腊祭习俗发展中,佛教渐渐渗入。
由国庆说,相传释迦牟尼苦修多年,饿得骨瘦如柴,打算放弃苦行,腊八这天遇到一名女子送他食物,他吃了之后就在树下成道了。后来佛教界每到这天都用多样米豆果子煮粥供佛,称“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民俗专家表示,进入腊月后,年味渐浓,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民谚有“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大嫂大嫂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