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驱寒意,佳音迎新春。近日,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创新型示范产业集聚区,焦作市仅此一家;去年,孟州市进出口总值等4项指标稳居全省各县市之首,第十次领跑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
这是孟州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的骄人成就。那么,怎样才能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孟州的决策层认为,离不开产业集聚,离不开对外开放。
孟州的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较早,率先获批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聚区。近年来,该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更是捷报频传:201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知名品牌示范产业集聚区试点单位;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度入围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并在“十强”中排名第五;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现在,该市的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拉动孟州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中原内配公司坐落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近5年,该公司产品产量、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出口创汇分别增长511.6%、231.5%、1118.5%、3566.6%,系国内首家为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发动机主机配套、首家进入美国康明斯全球采购系统的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该公司的产品,在高端市场国内占有率达到100%,国际占有率达到55%。
“瞄准世界领先水平,着力培育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生物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和皮毛加工、新材料两大特色产业,集聚优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孟州市委书记魏超杰说。
近年来,该市引进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多个,其中70%以上都是围绕着特色、主导产业进行的,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生物化工、皮毛加工、新材料四大产业总产值,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仅去年,就新上、续建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321.6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7个;列入焦作市重点项目47个;列入焦作市专项行动计划项目4个。现在,该市围绕“一区十园”的基本架构,继续加强产业集聚区配套设施建设,现已建成13条道路,并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配套工程,打造焦洛交界时尚生活圈的目标越来越近。
多年来,孟州的进出口总值、出口、进口、人均出口额4项指标,一直位居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首,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19%,经济外向度超过26%,利用市外资源创造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60%以上,连续9年把全省对外开放、打造外向型经济的红旗扛在肩头,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一面鲜艳旗帜。
2012年冬,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在该市产业集聚区如期封关运行,为孟州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又搭建了一座通往全球市场的桥梁和招商平台。“这个保税中心,可以直接完成海港码头的内陆延伸和‘境内关外’的无缝对接,为孟州以及周边地区的出口企业提供便利的通关服务。”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一位负责人说,“保税中心的建立,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在该中心,不仅当地的毛皮产品在这里报关转运,还有漯河的肉类加工产品、周口的味精及山西晋城、运城的大宗商品都源源不断会聚此地,然后再发往世界各地。
位于内陆角落的孟州,在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中亮点频闪,风光无限,形成了一块奇特的“内陆开放高地”。
为进一步提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质量,该市持续加强开放平台、专业园区招商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配套平台建设,按照“引进一个项目,建成一个园区,做大一个产业”的思路,规划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金刚石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毛皮产业园、石油化工产业园、电镀产业园区等专业园区。同时,还不断整合优质资源,组建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搭建了摩擦材料检测站、锁具检测中心、毛皮检测中心等检验检测平台,推动行政审批、检验检测“一站式”“保姆式”贴心服务。目前,在该市产业集聚区,已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7个,海外研发中心5个。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凝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年,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外贸出口新常态,该市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培育外贸优势,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助推了对外贸易均衡发展。截至去年10月底,该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6.4亿美元,同比增长4.9%。截至去年11月底,该市新设立外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完成329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亿美元,居焦作各县市区第一位。
产业集聚区建设把孟州推上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对外开放理念给了孟州人无尽的智慧和勇气。而今的孟州,正以勇创全国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气魄和胸襟,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焦作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前列,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崭新征程中!
贾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