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山阳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
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加快发展?山阳区委书记孟令武说:“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持续求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向更高层次提升!”
工作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把握一个基调,实施一个战略,推进四个转变”的总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建立新思维,全面落实深化改革各项目标任务,抓产业谋升级,抓项目抢进度,抓城建创优势,抓民生促和谐,抓作风求实效,努力开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局面。
预期目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确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解读】着力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见实效。
扩张增量,做大商贸地产业。去年以来,该区通过积极运作,丹尼斯扩建、文汇路东侧开发、焦大北校区开发等一批项目的前期手续已基本办理就绪,污水处理厂片区、西经大道两侧、昊华西厂区等一批优势地块也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抓好这批商贸地产项目建设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持项目工作连续性、持续性的重要支撑。
盘活存量,做强现代服务业。紧抓我市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一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加快山阳区电商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嘉隆、华融、宏业等商务中心和欧金广场、张庄大酒店等闲置半闲置场地,积极鼓励电商、中介、电子信息等企业入驻,加快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电商大厦、金融大厦、总部大厦,多措并举促进特色商业楼宇的快速健康发展,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提升质量,做优工业经济。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平台带动作用,加快路网、供排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主导产业,加快机械制造园建设步伐,逐步形成矿用设备、技能环保设备制造企业集群效应;建立项目跟踪服务联络机制,围绕汉河电缆、福瑞堂药业、三利达等重点企业和力合机械、山久管业、大地春塑胶等增量型企业,加强跟踪服务,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解读】着力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见实效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围绕今年初步确定的77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抓好总投资200亿元的30个新建和14个续建项目,争取年内完成投资突破40亿元。在继续坚持6个专项工作组分包推进的基础上,实施项目建设“七个一”工作机制,特别是要筛选确定一批支撑和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成立专门班子,制订推进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盯紧抓牢、强力推进,真正使新上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运作项目早落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项目后劲。明确招商方向,突出引资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城中村改造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招商引资工作。注重质量和效益,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能为财政增收和群众就业作贡献的项目,切实做到以招商促发展、促转型、促提升。
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创优项目环境。各单位都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用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助推发展上台阶;组织专门力量,切实硬起手腕,对阻挠施工、强买强卖等行为坚决打击;加大问责力度,对部分单位和个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查处、严厉追究,切实为全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完善项目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将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商业区招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各街道和相关部门都要承担有集聚区或商业区引进项目任务;把项目推进效果和完成实效与评优评先、干部使用挂钩,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限要求和考核标准,激发动力,确保项目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解读】着力在城市建设上下功夫、见实效
以十大建设、中心城市三年大提升行动和创建全国森林城市为契机,积极争取、加快推进中原路、新丰一街等道路建设,全面完成第三批33条背街小巷路面维修、排水、照明等整治工作,抓好太行路、恩村二街、瓮涧等农贸市场建设,完善城区服务功能,拓展发展空间。
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持续加大对影响市容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等问题的治理力度,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力争在市容管理和疏导区建设上打造1~2条精品道路,进一步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巩固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美丽山阳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延伸和拓展。
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要坚持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南水北调安置房建设作为加快全区城市化进程的有力抓手。同时,注重发展相关产业,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解除群众后顾之忧,确保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解读】着力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见实效
社区建设要上档升级。不断完善社区场所建设,完成4个社区建设项目和5个社区的改建工作,加快推进楼院服务点建设,保证楼院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网格星级服务,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发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办理平台,推行公共服务项目全程网上办理。
社会保障要更加完善。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以及“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工作,健全困难群体、困难家庭帮扶救助体系,探索引入专门机构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编织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安全网。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要全面提升。严格执行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全面推行“一站一室”建设,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平安山阳”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李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