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原意是指在移动端上进行商品售卖的小商家。现在随着微信这一社交工具的迅速普及,在微信朋友圈进行产品销售的人越来越多,或天天刷屏、或群发消息向好友推荐,依托微信平台出现的微商行业悄然兴起,所有微信用户的朋友圈成了微商必争之地。
那么,这样一种营销模式是否被大众所接受?销售的产品是否有质量保障?该如何看待微商这一新兴群体?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微商和微信用户了解情况。
“暴力营销”惹人烦
“你看,我的微信好友共有100多个,仅做微商的就有20多个,每天推销刷屏让人不胜其烦。”家住马村区的张女士拿起手机指给记者看。她说,朋友圈本来是大家分享平时点滴生活的地方,自己也喜欢把一些高兴的事在朋友圈里分享。但自从有了微商以后,张女士朋友圈里就时常充斥着商品信息,为此她把很多以前关系不错的微信朋友拉入了黑名单,屏蔽了对方的朋友圈。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微商这个职业并不是一个讨喜的职业,多数微商采用的是“暴力营销”模式,他们将商品图片与文字描述发表在朋友圈上,并通过不断刷朋友圈来获取关注度。这虽然达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
在采访中,部分微商对这一现象也表示很无奈。做微商的曹女士告诉记者,刷朋友圈是最快、最便捷的推销方式,虽然针对性不强,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但确实蕴含着不少商机,是许多微商较为推崇的方式。有时候被屏蔽的多了,只能自己再去网上搜索一些微信号加为好友。
价格混乱让人忧
除了推销模式,微商最让微友反感的就是同样的商品却价格相差较大。家住山阳区的周女士就遇到了这样一件烦心事。“前段时间天气变冷以后,就一直想买一个质量好的皮手套,当时正好看到一个朋友在微信圈里销售此类产品,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一双。”周女士说,购买时因为相信朋友,并没有讨价还价。结果几天后在别人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同样的手套,价格却比自己买的便宜很多。经过这次经历后,周女士已经对微商敬而远之,宁愿自己多跑跑腿,也不愿图省事买微商的东西了。
资深微商李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微商的主要进货渠道、销售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直销。她通过批量进货,低价从上家拿货,然后再加价卖给微信中的朋友。据介绍,李女士销售的产品,仅焦作市区就有多个微商同时代理,但销售价格却大不相同,最多能差出三成左右,而这全由微商自己决定。
维权困难需谨慎
“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我们现在并不提倡微商这一营销方式。”市工商局市场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微商目前的营销模式,普遍被认为是自然人交易。由于法律方面的欠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商品一旦出现问题,维权十分困难。
据了解,利用微信朋友圈平台进行商品销售,因为购买主体不明确,商家的地域性难以确定,甚至名字都是假的,如果市民遇到消费欺诈、产品质量等问题进行维权,就会遇到困难。
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虚拟平台上购买商品,最好选择有完善管理机制的正规购物平台,像淘宝网等此类网站有第三方交易平台,对网店的管理、注册有一些相关规定,可以对商家起到有效的管理、制约。同时,购物时要牢记索要购物凭证,以便在维权时能够提供有效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