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本报通讯员 赵宗彪
充满活力的各类市场主体是实现我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根基。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是全市工商系统的基本职责所在,也是工商部门的工作重心。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工商部门的改革之年,在相继实施体制转变、职能调整以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的同时,市工商局坚持以服从和服务全市发展中心大局为宗旨,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通过实施改革驱动、品牌驱动、创新驱动“三驱动”战略,有力地激发了全市投资创业热情,顶住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环境欠佳这一大环境对本地经济的冲击,逆势而上,激活了我市经济“一池春水”。
改革驱动,激发市场活力
时下,虽是数九寒冬,但由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却催生了大众创业潮。一组来自市工商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到2014年12月底,新登记企业3948户,同比增长133.61%。枯燥的数字却对应着生动的事实:在我市,越来越多的经济新元素已经开始在怀川大地上破土萌芽,并呈千帆竞发之势。
记者近日驱车来到温县焦温高速路口东南角时,一个崭新、大型的汽车展销大厅映入眼帘。宽敞的大厅里,摆放着数辆不同品牌的汽车。“这是我刚刚注册成立的公司,整个大厅大约有2500平方米!”这家汽车销售公司的总经理郑建东见到记者时兴奋地说,“其实,我早就想开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可是在以前,从事品牌汽车销售,需要取得汽车品牌销售许可方可从事经营。去年10月1日起,国家工商总局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的相关备案工作后,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在办公室,郑建东还向记者展示了其注册公司的营业执照,登记日期为2014年11月1日。郑建东说,他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由于注册资本从实缴变为认缴,他在章程中约定认缴期限即可,这样一来,流动资金一下子就充足了。而且还不用出验资报告,这让他节省下了很多费用。
像郑建东一样,最低注册资本是过去众多创业者初入商海面临的一大难题,许多人因为迈不过这道“门槛”而放弃了创业之路。比如有限责任公司需要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不同公司类型的“门槛”,让一些满怀创业激情但缺少资金的年轻人不得不把梦想束之高阁。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等于为有志创业却苦于没有资本金的年轻人清除了“拦路虎”。
而实际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涵盖了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放宽登记条件、年检改为年报公示、放宽住所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企业信息公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内容。
从一家技校毕业的小李注册了一家美容美体企业,按规定需到卫生部门办理相关许可证。“现在先拿到了营业执照,我就可以一边办许可证,一边以公司的名义去租房、进货,效率就上来了。”小李说。如果没有营业执照,以个人的名义都没法与聘请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在过去,申请人办理营业执照有设定前置许可的,工商部门要求先办许可证,许可单位则要求先办营业执照,如此扯皮,往往让申请人陷入两难。
如今,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像一只无形的手提起封闭的闸门,使得创业的激情尽情宣泄,激活了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让我市的民营经济汹涌澎湃、奔腾前行。
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就像水和鱼。放宽市场准入,等于投放了一大批小鱼苗。其实,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创业带来的最直接红利是就业,这些新生企业成为吸纳新就业的“海绵”。
好政策还需好落实、好实施。为了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到实处,市工商局紧紧围绕 “做好服务发展品牌、做亮工商窗口品牌”的工作要求,树立“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帮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确保政策执行无偏差。
对此,市委书记孙立坤在市工商局呈送的《焦作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情况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焦作工商工作成效显著,应予肯定,请按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品牌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减政放权,让市场主体“大”起来的同时,该局去年还围绕发挥品牌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用,主动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通过商标品牌战略的纵深推进,提升企业商标意识,促动企业实现内涵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孟州市,记者来到了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置身这家公司的厂区,无不感受到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据介绍,该公司的“河阳牌”商标是行业内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自2010年有这项“独门利器”后,该公司产品销售量不但倍增,而且还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增添了“护身符”,使企业借船出海,实现跳跃式发展。如今,该公司凭借品牌效应,汽缸套年产量和年销售两项指标已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跃居世界第一,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发动机汽缸套供应商,并在北美、欧洲设立分厂,成为一家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从该公司快速发展的轨迹上来看,驰名品牌对拉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
“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发展的动力。”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勇接受采访时说,“由此可以看出,实施品牌战略,是破解产业竞争力不足和驱动产业升级行之有效的办法!”
令人感到无比兴奋和鼓舞的是,在省工商局近日刚公布的2014年度新认定省著名商标名单中,我市24家企业商标上榜,这是我市有史以来单次获批数量最多的一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品牌的质量、含金量都有极大的提升,品牌经济呈现范围性飞跃。
今年刚获批省著名商标的“和酥Hesu”及图,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祥云芝麻糖专业合作社注册的食品商标。该合作社理事长和艳丽告诉记者,和庄村芝麻糖生产已有300多年历史,传说曾是清朝皇帝的贡品。至今,该村很多人还会这门手艺,并靠其养家。近年来,随着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该村手工小作坊因手续不全等原因而一度成为有关部门取缔的对象。为打破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规范操作,合作经营,组团闯市场,她联合农户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和酥”芝麻糖商标,并获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生产的“和酥”芝麻糖被河南省评为百姓放心品牌。如今,这家合作社已吸纳该村80多户芝麻糖专业户加盟。如今,随着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大,其产品已行销至河北、山西、山东、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为了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该局成功地探索出地理标志商标运作、发展的新路子。目前,我市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居全省第1位。目前,该局正在对沁阳市山王庄大蒜、博爱县清化姜、修武县延陵大葱、武陟县武陟油茶等特色地理标志进行培育申报工作。
作为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城市,我市工业在产品结构上“三多三少”,即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终端消费产品少,传统产品多、新技术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为了提升我市工业产品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该局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区,在全市积极开展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建设活动。在这一新思维的指导下,我市产业集聚区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在该局商广科,一份武陟县工商局报送的统计表显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有注册商标297件,著名商标9件,知名商标11件。去年11月,省工商局副局长雷生云到武陟县调研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全面叫响“焦作制造”,引导企业靠品牌打天下,不断把我市商标战略实施工作引向深入,在该局的建言献策下,市政府最近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创牌企业的奖励力度。面对品牌的“诱惑”,在政策的“春风”吹拂下,该局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将会在我市涌现,为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作用。
创新驱动,优化经商环境
创新,是活力之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工商局紧紧扭住创新这个核心驱动力,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进一步优化经商环境,为我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前不久,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的新浪河南将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这家电子商务企业工会主席耿天宝从郑州到焦作,仅用了一上午就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工商局拿到了营业执照。对这一办事效率,耿天宝感到十分意外。“以前,我们在其他地市办理营业执照,最少需要一个月。如今在焦作,营业执照不但好办,而且效率很高,看来,我们选择来焦作是对的!”与记者提起此事时,他十分兴奋地说。
其实,如此的高工作效率,是与该局服务创新理念分不开的。原本,耿天宝在办理营业执照时,手续并不齐全。对此,该局在不违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先上车、后买票”的工作新思路,一个多小时内为其迅速地办理了营业执照,而这一幕,让外地投资商惊喜地见识到了“焦作速度”。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给工商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如今,市工商局不断推进服务层次、方式、机制、手段的创新,使工商部门真正成为非公经济发展的“好参谋”、解困的“好帮手”。
焦作市鑫豫风机有限公司是温县一家生产风机的企业,早几年,该企业顺应转型升级的发展,生产出了比以前更大的风机产品。可是当这些产品推向市场后,却发现遇到了困难。原来,这些风机的购买大户,如山西阳煤集团、云南黄金集团、华润煤业等,这些企业设定的招标门槛非常高。因为注册资本不高,焦作市鑫豫风机有限公司在每次招标中,均被排除在外。当地工商部门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利用懂政策这一优势,决定帮扶这家企业走出困境。“注册登记改革后,注册资本从‘实缴’转为‘认缴’,这不仅仅针对今年刚开办的公司,对以前创办的企业,同样适用。通过认缴增资,这照样行得通!”当地一名工商干部的一番话,让这家企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随后,这家企业的注册资本从1500万元的实缴资本增加到认缴的3500万元。对于增加的2000万元注册资本,这家公司的几名股东将分20年认缴完成。
“工商局的服务真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们公司招标困境,助推了我们公司快速发展。”该公司财务总监张勇峰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目前,我们公司的认缴资本已得到了市场认可,产品销售形势一片大好!”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顽疾。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该局着力打造股权出质融资、商标权出质融资、动产抵押融资、信用贷款融资四大平台,积极帮扶企业将静态资产转化为动态资金。据统计,仅股权出质登记和动产抵押登记两项,该局去年分别办理286笔和482笔,帮助企业融资25.75亿元和28.4亿元,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而让广大企业感到最为贴心的,是工商部门今后将年检改为年报。在今年《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实施中,该局在开展集中培训的基础上,还向不少企业提供“私人定制”服务,进行一对一帮扶,让这些企业及时完成公示信息。位于孟州市的河南省康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成道民,此前一直负责该公司的年检工作。由于前置手续比较多,每次年检时候,是他最忙碌时候,跑郑州、去焦作、到孟州这三个地方找有关部门盖章。一次年检办下来,他至少要跑上十几趟。而在今年,他不但没有跑一趟路,而且当地工商部门还服务上门,专门为该企业提供一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操作流程清单。按照这个清单,该公司很快就完成了“年报”工作。“由‘年检’改为‘年报’,这等于为企业减负松绑,不仅让我少跑路,减少了各项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今后我们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一心一意搞发展!”成道民感慨地说,“今年,我们从工商干部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股新风,感受到一股股暖流!”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工商”也随着呼之欲出。今后,该局将借助科技的手段,创新更多的方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而推动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创”字当头,做“可以”文章,显然,这已成了市工商局支持发展地方经济新常态。服务我市经济大发展,焦作工商抖擞精神,迈开大步,走在宽广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