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真正把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成为“菜篮子”产品主要供给区、农业多功能开发先行区、农业标准化样板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形成功能齐全、特色明显、布局合理、效益突出、城乡互融的产业格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博爱县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在北部山区重点推广油葵、油菜、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及优质杂果,使其逐步发展成为油料作物生产基地、饲养基地、果品采摘和休闲观光基地。在南部平原发展粮食、蔬菜、花卉等主导产业,建设以采摘、名优特新产品示范、农耕文化展示为主的农事体验生态区。通过特色园区建设,拉长旅游及农业产业链,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吃好、玩好;让更多的游客把本地生产的名优特产带走,增值、增效,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双赢。
记者在该县山区、平原采访时看到,小底村樱桃休闲观光采摘园、凤凰岭杂果采摘园、藏香猪观光园、海林葡萄采摘园等都已经初具规模。该县仅核桃种植面积就发展到2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在海林葡萄采摘园采访时,正赶上近百名学生来园区学习葡萄栽培技术。海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史红卫说:“这个采摘园500亩大,种植有金手指、美人指、黄香蜜等11个品种。如今,这里已经成了科技普及、设施园艺、休闲观光的好场所,每年都要接待很多参观团。特别是葡萄开园后,来这里采摘、观光的游人就更多了,一年有几万人。”
打造“放心品牌”,向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转型
在寨豁乡下岭后村的山沟里,散养着2000多头珍贵的藏香猪,这种猪今年刚被国家认证为有机产品,这也是博爱县第一个有机产品。目前,博爱县藏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和北京农发食品、西安德生源商贸、郑州明珠湖食品签订了合作协议。
藏香猪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是该县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大力发展安全、放心农产品的最新成果。
博爱县农业局副主任科员王文娓说起“三品一标”认证如数家珍:“俺县有全国蔬菜标准园1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个,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个,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共4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个,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1个。”据悉,该县获国家级认证的农产品数量居全市之首。
该县从食品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高度,采取多种举措,狠抓“三品一标”认证。该县规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奖1万元,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奖3万元。如今,该县“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已经占到耕地面积的50%以上。
为了给农产品贴上放心标签,该县在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农业园区都推广了物理杀虫、绿色栽培、模式栽培等农业新技术。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该县还建立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质量追溯监管制度。
发展沼气工程,利用沼渣沼液用于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化肥投入,是该县打造放心农产品的一大举措。
董兴公司利用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为500亩高效蔬菜园区供肥。该公司将猪场、沼气池、菜园捆在一起,创新“猪、沼、菜”三位一体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生产绿色农产品,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
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博爱一张亮丽的名片,为该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清化姜、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伊赛牛肉等名优特农产品,身价倍增,叫响全国。去年清化姜每公斤卖到30元。伊赛牛肉走进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超市。该县的无公害蔬菜不仅价钱高,而且销路好。该县无公害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8万亩,成了豫西北、晋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培育经营主体,向解决谁来种地、种好地转变
在博爱县城南有个维多康种植合作社,该合作社利用1000亩流转来的土地,种植优质日韩香梨、薄皮核桃、大樱桃等品种,入社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辐射农户增收1万多元。
像维多康种植合作社在博爱有很多,如今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467家,家庭农场30家,涉及果蔬、粮食、中药材种植和生猪、家禽、奶牛饲养等多个行业。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该县为了解决谁来种地、种好地,发展现代农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博爱县突破传统农业思维,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新路子,采取“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农户”和“特色园区+农户”等多种模式,引导农民把手中的土地,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特色园区和农业企业流转,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流转土地10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50%以上,全县48%的农户成为新型“股民”“地主”。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宏宇花卉园区是一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刚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该合作社占地1400亩,有鲜切花、绿化苗木、生态养殖、农家乐四大板块组成,每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该合作社下联农户200家,入社社员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合作社干活挣工资,每人一年工资收入2万多元。海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辐射带动坞庄、太子庄等6个村上千户群众从事葡萄产业,同时还吸纳大量农民就业,每人年收入都在1.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