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终于来到了啤酒之城——慕尼黑,车子在路上缓缓行驶,我的心激动不已,有一种近乡情愈怯的感觉。
慕尼黑的黑啤酒世界闻名。在这样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却有着大大小小3000个啤酒馆。特别是慕尼黑的啤酒节(也叫十月节),那是全世界啤酒爱好者的狂欢节,慕尼黑全城的大街小巷、屋内屋外聚满了捧着大杯大口豪饮的人,全世界的啤酒爱好者相约于此狂欢,狂饮,还是狂饮。
德国是啤酒的故乡,啤酒是德国人的最爱,就像瓷器自然能使人联想到中国、樱花使人想到日本、牛仔使人想到美国一样,啤酒就是德国的代名词。德国是世界上啤酒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德国人酷爱喝啤酒,因此,德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啤酒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说和各式酿制方法,还有专属于啤酒的节日和舞蹈。
在德国最著名的啤酒之乡巴伐利亚,啤酒存在的历史几乎与当地的历史一样悠久,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罗马时代。人们在巴伐利亚北部的库姆巴赫发现了一些有将近3000年历史的盛啤酒的容器。在阿尔卑斯山北麓,有一条山径直通最原始的巴伐利亚“啤酒天堂”——修士自行酿造黑啤酒的安蝶斯修道院。这里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朝圣。在慕尼黑有一座“奥古斯丁”(Augustiner)啤酒厂,酒厂的名字也让人们联想到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所属的奥古斯丁修士团。据说,由于当时每年复活节前6周的四旬斋期间,修士不能吃肉,他们便任由“大麦汁”自然发酵,最终生成了一种高酒精度的饮料,并将它作为四旬斋餐饮的代替品。为了使教廷准许他们饮用这种美味的饮料,这些修士便送了一桶给教皇,教皇品尝后为之倾倒,表示这种饮料可作为“四旬斋餐饮的代替品”及“罪恶的洗涤剂”,并准许巴伐利亚的修道院酿造。这种美味的饮料便是啤酒,据说啤酒的酿造技术就是这样诞生的。
由于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在那里,各种酒馆、酒屋、小客栈之多,如同天上的星星。几乎每个踏进酒馆的人都要点上半升啤酒佐餐(最受欢迎的是“比尔森”啤酒),但人们最常点的还是一升啤酒。所以“一升”在慕尼黑及整个巴伐利亚可说是个“计量单位”,当地还盛行一谚语“有节制地一天喝一升,健康赛神仙”。德国人不只是进餐时才喝酒,他们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喝。德国各地几乎都有“啤酒公园”,只要太阳一露脸,人们就蜂拥至啤酒公园,喝着啤酒,尽情享受大自然。据统计,每个人的年平均啤酒消耗量为230升。换句话说,每个德国人(无论男女老少)每天要喝半升啤酒。因此,许多人说,喝啤酒是德国人最爱的休闲活动,在德国的超市里,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头、老太太往车上搬成箱的啤酒。
德国人以自己的啤酒文化而自豪,这是有史可考的。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爵威廉四世为了保持啤酒的精纯,编纂了一部严苛的法典“精纯戒律”,明确规定只能用大麦(以及后来的大麦芽汁)、水及啤酒花酿造啤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食品法律文献,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关于啤酒的法律。自啤酒法颁布以来,只有一个啤酒商往啤酒里添加了其他东西,被人发现后该啤酒商被重判入狱,在狱中觉得羞愧难当,有辱德国的啤酒文化,终自杀身亡。
爱喝啤酒的人,如果不到德国尝试一下德国啤酒,那将是终身的遗憾。遗憾的程度不亚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圣徒没有到过耶路撒冷。我酷爱喝啤酒,曾公开声称:啤酒和书是我一生不离不弃的两大情人。由于好喝善饮且专攻啤酒,十几年前我就被誉为河南大学的啤酒王子,当然,现在已蜕变为啤酒大叔了。啤酒是我的生命之源、生命之光,我把人生的激情与理想、智慧与才情都融入到了啤酒里。我最早接触啤酒是在读大学时,距今已近30年了。有一次放假回家,我到大哥家吃饭,大哥拿出几瓶啤酒给我喝。以前,我只是听说过啤酒,可从没有见过,更没有喝过。年少时,我对酒的记忆只有香槟和格瓦斯,只是听喝过啤酒的人说起过啤酒很难喝,像马尿似的。大哥给我倒了一杯,黄黄的泛着白沫。我对大哥说:“我不喝啤酒,像马尿似的。”大哥回了一句话很经典,让我终生难忘,他说:“你喝过马尿呀!”看来,要想知道啤酒的滋味,我只有亲自尝一口了。我端起杯子,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的确很不习惯这种口味。这是我和啤酒的第一次约会,可以说没有找到任何感觉。
大学毕业后,啤酒渐渐在中国普及了。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习惯了啤酒的味道,开始了和啤酒的蜜月期。那时,我还年轻,白的啤的混着喝,常常是喝了白酒不过瘾,再来啤酒助助兴。2006年,我去澳洲访学,开始是馋白酒,一个星期也没有找到卖白酒的地方,后来终于在唐人街的一家华人超市里发现了北京二锅头,我顿时欣喜若狂,一看标价,10澳元,相当于人民币60多元一瓶。为了减轻经济负担,我想找最便宜的啤酒,一个超市一个超市对比价格,终于发现了一种啤酒和国内的价钱差不多,在澳大利亚的半年时间里,它就是我的情侣了!
在中国的城市中,我最喜欢青岛,不仅是青岛的海滨、青岛的时尚、青岛的建筑,更主要是那里的啤酒。在澳大利亚,我看到的唯一户外啤酒广告就是青岛啤酒。可以说,只要有青岛啤酒,我绝不选其他牌子。喝到德国慕尼黑啤酒之前,青岛啤酒一直是我的最爱。
在德国的日子里,我每天晚饭后都会从超市里买回不同品牌的德国啤酒回到房间独自享用。到达慕尼黑的第一站,我就奔到了最著名的皇家啤酒馆——HB,HB(Hofbraeuhaus贝格勃劳)是慕尼黑皇家啤酒馆的简称,由巴伐利亚的威廉五世于1589年创立,饱经沧桑。它之所以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不仅因为这里的啤酒是“王”,更在于它几百年来形成的啤酒文化。在这里,我不想把皇家啤酒馆和希特勒的政治发迹连在一起,我只想说啤酒。据说,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到这里坐一坐。特别是在夏天,HB更是热闹非凡。从啤酒馆沿街的玻璃往里望去,啤酒馆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一个大大的装满两升啤酒的玻璃杯,里面盛满了啤酒,有黑的,有黄的,隔着墙都能闻到啤酒的香味。我走进馆内上二楼,只见楼道上挂满了关于啤酒的壁画和雕塑,走进大厅,里面坐着两位身着民族服装的拿着乐器的乐师在等待演奏。送酒的巴伐尼亚女郎身材高大魁梧,步伐铿锵有力,满脸通红,可想而知,在这里工作不喝酒也能闻醉了。她双手抓着6大杯啤酒,重重地放在客人面前,有的姑娘一次双手可以端8杯,每一杯加上啤酒的重量是两公斤,8杯可就是16公斤,她们手上的力气何其了得。姑娘们端着杯子穿梭在客人中间,像是在翩翩起舞,洋溢着一种文化,一种热情,啤酒的文化,啤酒的热情。我双手捧着黑啤酒和黄啤酒,一口一口地喝,一口一口地品,舍不得停下,舍不得放下,苦香苦香的,满嘴啤酒花的味道。在慕尼黑,我喝的不是啤酒,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气氛、一种艺术。碰巧邻桌是一支来自台湾的蜜月团,我趁着酒意向他们发表了新婚贺词,我讲得激情澎湃,赢得大家一片掌声和一片碰杯声,结果“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乘兴而归,一夜无梦。
到了德国,到了慕尼黑,又了却了我人生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