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看来,王卫灯无疑是个成功者。他是企业的掌舵人,在其精心运筹帷幄下,所有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如今,他任董事长的河南位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集成房屋、钢构房屋、光伏产业、新风系统和装配式房屋研发与生产的新锐企业,是以集成房屋的运营推广为核心产业,集房屋设计、材料生产、技术研发、销售安装、服务建设于一体的建设产业化科技型公司,成为河南首个绿色建筑的践行者与领跑者。
王卫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河南永城市电业局上班,生活在体制内,这样的日子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天生不安分的王卫灯果断弃掉“铁饭碗”,安逸待老不是他的追求。他觉得作为堂堂七尺男儿,应有敢想、敢做、敢闯的精神。于是,他丢掉“铁饭碗”迈向自己的创业之路。
随着企业越做越大,王卫灯并没有就此停滞,而是开疆拓土扩大掌控版图。
建筑产业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产生的建筑垃圾随处可见,使得大自然的污染日益严重,国家为此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着力改善环境。王卫灯再次响应政策号召,河南位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也就此开启了他的绿色建筑梦。最后,他毅然决定敲开建筑业的另一扇大门——
绿色环保集成房屋
王卫灯说,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建绿色建筑4000万平方米,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的2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因此,集成房屋这种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集成房屋又称可移动或可多次拆装房屋,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其主要概念是通过在工厂预制墙体、屋面等,按照设计要求加工以钢结构为代表的承重结构,能够迅速组装成成套房屋的一种建房模式。其特点是一种专业化设计,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生产,易于拆迁、仓储,可多次重复使用、周转的临时或具有永久性质的房屋。
经过近50年的发展,集成房屋在欧美与日本市场发展规模以及行业集中度都已达到较高水平。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也逐步运用,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企业看到集成房屋在未来的应用会逐渐扩大并可能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开始从简单的活动板房制造向生产可永久居住的整体住宅转变。目前,在我国已经比较有技术、有规模的集成房屋制造公司,其产品以价格低、节能、环保等性能优越,已经远销世界各地。
集成房屋与传统的砖混结构房屋相比具有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集成房屋的室内可用面积比传统的砖混结构房屋大得多,集成房屋重量轻、工期短,房屋隔热性能好,所用的建材大部分可回收利用降解、造价低、环保、不使用黏土、不破坏生态。因此,集成房屋将会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模式,使得人类的居住成本变得更小,居住环境变得更好。
目前,国内的集成房屋在逐渐被认可,许多开发区、房地产商、旅游景区、新农村建设、个人等都看重了这一非常有优势的产品,快速推广集成房屋已经是本世纪新材料和建筑领域的一大亮点。
王卫灯说,未来的集成房屋将充分运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形成真正自给自足的绿色环保房屋。
新风系统——
自由呼吸 健康呼吸
雾霾来袭,开窗通风真的好难。开窗通风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可当雾霾来袭,这似乎成了城市居民的奢望。开窗就意味着与雾霾“零距离”接触。放眼全国绝大多数城市,PM2.5指数持续爆表,空气质量持续严重污染,全城都被浓重的雾霾所笼罩,口罩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如此恶劣的大气环境下,开窗就意味着将与雾霾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颗粒物“零距离”接触,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绝大多数人无法忍受关闭窗户、封闭室内所带来的浑浊空气,尤其是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王卫灯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经过几年奋斗,一套拥有自己品牌的新风系统终于面世。它的诞生将让焦作人实现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的夙愿。
王卫灯说,新风系统是一种新型室内通风排气设备,属于开放式的循环系统,让人们在室内也可以呼吸到新鲜、干净、高品质的空气。
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实施方案是:采用高压头、大流量小功率直流高速无刷电机带动离心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由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新风机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新风过滤、灭毒、杀菌、增氧、预热(冬天),排风经过主机时与新风进行热回收交换,回收大部分能量通过新风送回室内,借用大范围形成洁净空间的方案,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是洁净的,以此达到室内空气净化环境的目的。主要优势: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避免“空调病”;避免室内家具、衣物发霉;清除室内装饰后长期缓释的有害气体,利于人体健康;调节室内湿度,节省取暖费用;有效排除室内各种细菌、病毒;超静音。
届时,健康呼吸、自由呼吸不再是奢望。
建筑产业现代化
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需求
谈到建筑产业现代化时,王卫灯面色凝重而又充满希冀。他说,河南是农业、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建筑业是河南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将会有力促进河南以及我市建筑业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建筑产业急需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当前传统建筑业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发展危机和市场竞争压力。一是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倒逼的压力。传统建筑业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建筑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0%。特别是近年来施工现场扬尘也成为PM2.5空气污染源之一,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倒逼的压力。建筑业正在失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许多年轻人不愿从事砌筑、木工、瓦工等劳动,导致建筑一线工人大面积断档,不仅带来“用工荒”,也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剧增。据调查,“80后”出生的人员90%以上不愿意从事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一线几乎没有“90后”务工人员。三是工程质量问题倒逼的压力。传统的房屋建造方式,因现场混凝土浇筑和劳务工人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大量存在蜂窝麻面、渗水等质量通病,饱受社会诟病,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建筑产业化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建筑产业现代化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具有节能节材、绿色环保、控制成本等特点,可以带动50多个相关产业转型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建筑产业化,能够缓解当前我省钢材产能过剩的压力,引导钢铁生产企业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应新型建筑产业发展的建筑用材。据统计,2013年我省在建工程建筑面积共计3.83亿平方米,共使用钢材2593.32万吨,占我省钢材总产量的74.5%。其中,钢结构建筑使用钢材145.40万吨,占全部建筑用钢总量的5.6%,仅占全省钢材产量的4%。而在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应用已有百年历史,钢结构建筑在整个建筑中所占比重已达到30%~40%,日本更是达到50%左右。由此推算,若我省钢结构建筑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像发达国家一样达到30%时,每年可使用钢材1900万吨,这样仅钢结构一种建筑形式的用钢量就相当于我省钢材总产量的55%。仅此一项,就能够增添我省钢铁企业的发展活力,培育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已进行热交换和过滤处理的新风分配到各个房间。
直接从各个需要排风的区域,比如卫生间、走廊或吸烟区排风。
通过新风处理机排掉污染空气,并引入室外新鲜的、富含氧气的空气。
(本版图片均由位登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