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翻开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马汴梁的履历,你会发现,他的人生轨迹与中医密不可分:我市著名消化系统疾病专家、香港新针灸学院名誉教授、焦作市首届十佳中青年名中医;1988年,他被破格晋升为主治医师;1990年,他在国内首次报道了“排便淫”验案的病例;1992年,他又被破格晋升为35岁以下的副主任医师……
本期,“名中医和您有约”活动走进马汴梁诊室,让大家零距离感受中医的神奇魅力。
医术精湛 患者信赖
1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市解放路与新华街交叉口的市中医院新华门诊,上到二楼向西走,门口挂有胃肠门诊牌的房间就是马汴梁的诊室。
诊室内,马汴梁正在为一名女性患者复查病情。这名患者姓马,今年57岁,记者从她手中所拿的无痛胃镜诊疗报告单上看到,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伴有淋巴组织灶状增生,所显示的检查时间为去年7月23日。
3个月前,这位患者从亲戚处得知马汴梁在诊治胃肠病方面医术很高后,便专程从北京过来找马汴梁诊治。让她想不到的是,她仅服用了一个疗程的中药,身体就恢复了健康。“从你这次复查的片子上看,所有的症状已经消失,以后就不要再吃药了,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马汴梁的一番话,让这位患者松了一口气。因为,她经过查询得知,自己的病情一旦发展,就有可能转变成胃癌。
在诊室里,马汴梁给记者画了一个胃炎转变成胃癌的进化图: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癌。
“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度,若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两者被认为是胃癌前的病变。”马汴梁说,“西医认为,从浅表性胃炎转变成胃癌前病变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中医可以使病情出现逆转,这就是中医治疗胃肠病的独特之处。而我所开展的‘胃宝煎剂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研究’也获得了市级科技成果奖。”
“即便是发展成胃癌,马医生也有办法治疗。”马汴梁的铁杆患者郎先生对记者说。据他讲,他的好朋友赵先生在7年前患了胃癌,在我市某家医院做了手术,胃被切掉了五分之四。医生告诉赵先生的家属,他的生命仅剩半年了。后来,在郎先生的介绍下,赵先生找到马汴梁进行中医治疗。“一晃7年过去了,我这个朋友的身体如今恢复得非常好,只需隔三岔五服用一些中药就行了。”
为什么郎先生会对马汴梁的医术如此信赖呢?
今年60岁的郎先生,看起来气色非常好。如果不是他自己掀开衣服露出造瘘排便袋子的话,大概没有人知道他曾患有重病。原来,郎先生在5年前患上了结肠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于是,他就到北京一家大医院做了造瘘术。
郎先生回到焦作后便去找马汴梁进行中医治疗。“如今已经过去5年了,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不少人见到我,都说我创造了奇迹。其实我知道,这一切都归功于马汴梁。”郎先生感慨地说。
“我是熟人介绍过来的,说马医生的医术很高。”在诊室里,不少患者都这样对记者说。
著作颇丰 得到认可
在马汴梁的诊室里,摆放了不少中医书籍。凡是细心的人都会发现,这些书籍均由马汴梁所著。
记者看到,马汴梁撰写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症预防与食疗等方面的书籍。此外,鉴于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的临床与研究,他还撰写了《功能性胃肠病诊断与调理》《胃炎诊治与调理》《食管胃肠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等著作。
据马汴梁初步统计,目前,由他主编出版的医学著作已达70部,其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医古病名辞典》《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中医性病治疗学》等书籍均为国内首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马汴梁所著的医学及养生书籍,大都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而这两家出版社均是中央级医学专业出版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马汴梁的医术以及医学素养,已得到国内一流出版社的认可。同时,马汴梁多次受邀参加了“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疑难病症学要研讨会”,他高超的医术也受到了华人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此外,由于他应用“红藤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病变效果显著,不仅受到了中医界的关注,还得到国内一些大型制药厂的青睐。目前,马汴梁已被收录到《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等辞书中。
尽管马汴梁如今名声在外,但他在患者面前十分低调、随和。在诊疗时,他一直都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能不作的检查,他从不让患者作;能开便宜药的决不开贵药。
马汴梁在为患者陈女士诊治时,陈女士提出要作胃镜检查。马汴梁经过检查后,却建议她不要作此项检查。他认为,在病情还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不需要作不必要的检查。诊断结束后,马汴梁为陈女士开出了一个十几元的药方。
“做一个对得起良心的医生,做一个让所有人都看得起病的医生,是我永远的追求。”马汴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