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300张百元大钞散落街头
路人急忙帮捡
昨天上午,廖先生不小心将300张百元大钞散落在石市槐中路上,让他颇感欣慰的是,除了帮他捡钱的两个陌生人外,过往行人和车辆见后,也纷纷绕道而行。现场一幕正好被路过的燕赵晚报记者看到,并拍摄记录下来。一位路人见此情景感慨地说,这么多钱呼啦啦地散落地上,其实是对过往行人和车辆文明程度的一种考验,事实证明,石家庄人淳朴善良素质高!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李梓
马路上散落百元大钞 过路司机帮捡还
昨天9时,石市槐中路国际城小区大门口附近,步行、骑自行车和电动车、驾车经过的人络绎不绝。
年近40岁的廖先生在一位女士的陪伴下,从位于槐中路和谈固南大街交叉口的建设银行出来,左手拿着3沓刚取出的百元大钞,急匆匆走到停在路边的车旁,刚要开门,一辆疾驰的汽车从其身旁驶过,倒车镜把他手里的钱全部碰落在地,散了一大片。还有些钱被车轮带着,裹挟在车轮里,散落在马路上。廖先生一下子慌了,急忙跟陪同他的女士去捡钱。一位路过的司机见状,把车停在五六米以外的路旁,下车帮着把散落路上的百元大钞捡起来,交给廖先生。
一位身穿红色上衣的“红衣女士”见此情景,也停下脚步,主动帮廖先生维持现场秩序,示意过往行人和车辆绕道而行。只见她站在一辆白色小轿车前,一会儿挥舞着右手示意行人不要靠近,一会儿又叮嘱一位路过司机,检查车轮下是否还有未被发现的钞票。那司机趴到车轮下一看,果然发现一张百元大钞,并及时归还给廖先生。
在两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廖先生很快就把散落一地的300张百元大钞全部收入囊中,当场数了数,一张也不少。他说,3万元钱散落在地的刹那,他有些紧张,因为当时槐中路上来往行人和车辆很多,如果场面失控,后果难以想象。廖先生感慨道:“我在石家庄生活了10多年,感觉这个城市民风淳朴,所以我很爱这个城市!”
这些钱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
廖先生来自四川,是个包工头。此次取钱,是为给7个工人开工资,每人1万元。他先在位于槐中路与谈固南大街路口的建设银行取了3万元,然后准备再到其他银行取4万元。因为他觉得石家庄的社会治安不错,白天取钱安全,于是没把刚取出的3万元现金放进包里,而是用手拿着,直接奔向马路对面的私家车。不料,这些钱被过往车辆碰落一地。
昨天下午3时40分,廖先生告诉记者,他上午回到单位后,及时把工资分发给了7个外来务工人员。目前,这7人已怀揣收获和喜悦踏上回乡的路。
现场维持秩序的女士住金马小区
那么,那位现场维护秩序的“红衣女士”和帮忙捡钱的司机又是谁呢?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那位“红衣女士”现年50多岁,来自邯郸,住在金马小区。昨天吃完早饭闲来无事,便到槐中路散步,当走到国际城小区大门口时,发现地上散落了很多钱,事主一脸焦急,“红衣女士”担心被来往行人捡去,就主动站在寒风中,帮廖先生维持现场秩序。可事后她很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姓名,再三追问,只说自己姓孙。问她做好事有何感受,她笑道:“高兴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据孙女士回忆,以前曾有媒体报道说,安徽有个农民工不小心把1.7万多元散落地上后,遭路人哄抢,最终只剩下3700元。而廖先生散落的钱,当时也被疾驶的汽车带得到处都是,孙女士担心会有人趁机哄抢,所以才帮廖先生维持秩序,没想到不但无人哄抢,还有一位司机帮廖先生捡钱,这让她深受感动。
而那位帮廖先生捡钱的司机,面对记者,说什么也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只说了一句“这事谁看见了都会管”,就匆忙驾车而去。
金钱面前 石家庄人再次经受住考验
家住国际城的刘萍女士也目睹了这感人一幕,她说:“这么多钱呼啦啦地散落地上,其实是对过往行人、车辆文明程度和道德良知的一种无声考验。无人见利忘义的事实再次证明,石家庄人经受住了这次考验!”
省会文明办闫国文主任表示,近几年,石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类似“红衣女士”和那位司机的义举,也曾出现过。比如去年2月,市民王华荣从银行取了4.3万元现金,不想走到休门街时被风吹散,路人见状纷纷捡拾,之后一分不少地送到王华荣手中。这样的事情屡屡见诸报端,说明石家庄人心地善良,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很高,这既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来源:燕赵晚报)
俩老师坚持为八学生煮饭上课
南方日报讯 (记者/谷立辉 特约通讯员/赖南坡)只有一二两个年级各一个班,每班4名学生,再加上两名教师共10人,这就是乳源瑶族自治县洛阳镇古母水中心学校杉木角教学点的全部“家底”。连“麻雀学校”都算不上,但杉木角教学点的教师说:“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仍有老师上课并煮午饭给学生吃。”
杉木角教学点距古母水中心学校24公里,极为不便。“村民购买日用品和南下珠三角打工,都是借道清远市阳山县江英镇。”古母水中心学校校长李柏松说。其时近上午11时,教学点教师梁金龙和李北清正在给学生上课。两个课室各4名学生,5男3女一目了然。11时课间休息,李北清开始淘米用电饭煲煮饭。梁金龙告诉笔者,等到中午放学时,饭已经熟了,就用电磁炉蒸菜,“今天是猪肉煮芥菜,1斤多猪肉是现买的,芥菜是老师自家种的”。
李柏松告诉笔者,这顿饭的补助标准是每位学生3.6元。笔者了解到,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2〕59号)文件精神,乳源被确定为广东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并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对省级试点县符合条件的学生,每人每天补助3元,每学年按200天计算。
笔者还了解到,乳源采取两种供餐方式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是对有食堂、有独立供餐能力的学校采取学校饭堂提供早餐或课间餐的方式(中午搭食学生提供午餐);二是对没有食堂、交通不便、地处偏僻的山村教学点或者规模较小的学校,采用营养牛奶、蛋、面包等方式提供课间餐的方式(学生营养食品由政府统一采购和派运,学校负责接收和发放)。
目前,乳源全县66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有15间采取饭堂供餐,受益学生5470人;51间学校采取配送营养牛奶、鸡蛋和面包的方式,受益学生7190人。
李柏松告诉笔者,教学点的老师工资2800元/月,绩效500元/月,还享受十类学校每人每月1450元的岗位津贴,老师安居乐教的积极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