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向人民报告·温县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温县:把握新常态持续奋进 再造新优势转型提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县:把握新常态持续奋进 再造新优势转型提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保和堂(焦作)制药有限公司怀菊花深加工
  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
  河南京华食品调料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揭牌
  收获铁棍山药
  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右一)莅温调研
  温县环城水系建设碧水万顷
  河南福沃重工有限公司
  温县产业集聚区
  美丽乡村——觉世头村
  温县新一中
  焦作市重点项目凯创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
 
   

  难忘2014

  成绩单

  2014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0亿元,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75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80元,分别增长10%和11.5%。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491项行政审批类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依法压缩310项,压缩率达63%;推行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和新设立企业“四证一章”两日办结制,行政效率全面提升。强力开展社会综合治税,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不断提升,去年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68.3%,居六县(市)第1位。持续推行按病种付费和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信息化和医联体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实施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城市规划执法得到加强。

  十大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把十大工程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跟踪问效,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双十亿”项目柏元新型材料、金德福食品进展顺利,小麦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封顶,“温县铁棍山药”驰名商标进入国家工商总局审批环节,太极文化国际旅游养生基地、太极文化生态园项目扎实推进,建立了福沃重工、兰兴电力院士工作站,实现了“数字监控村村通”目标,完成了15个标准化卫生所建设,打造了5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环城水系建设稳步推进,道路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项目攻坚实现突破

  全县新引进外来项目29个,总投资112.2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1个、超5亿元项目5个、超10亿元项目2个。祥曌精密薄板、万济和药业、品正食品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凯创重工、恒信机械、庆文食品、平安种业小麦生物育种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争取政策性项目22个,到位资金1.2亿元,居全市前列。全县1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2亿元,为全县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亿元,利税65亿元,分别增长14%和16%。产业集聚区发展进一步加快。编制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新区总体规划、小微企业产业园总体规划、谷黄路西延二期和谷黄二路设计规划。纬七路、经七路(兰兴东路)、经十路(汇豪大街)南段、经十一路(亿家红西路)、经十二路(中业大街)南段、经十三路等道路建成通车,纬三路东延、纬四路、经四路(萃湖路)等道路基本建成。产业集聚区顺利通过“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集聚区”考核验收,全省排名由63位上升到53位,发展指数居全省第25位、全市第2位。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制革制鞋三个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增长15%。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175亿元,增长10%;食品加工业完成85亿元,增长35%;制革制鞋业完成90亿元,增长10.8%。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先后建立4家院士工作站,省级科技成果鉴定通过4项,京华食品肉香粉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到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17家;成功申报市知名商标3家、省著名商标2家。服务企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每周在产业集聚区召开项目推进例会,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实行50家重点服务企业月监控、季分析制度,继续推行“一费制”。多次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集资金达26亿元。积极支持企业上市,万隆精铸已成功挂牌交易。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突破。完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顺利通过省专家评审,近期有望申报成功。农业科技成果丰硕。小麦新品种平安9号、金地828、温麦28通过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累计达15个;玉米新品种豫安5号通过陕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累计达3个。高标准粮田建设快速推进。整合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高标准粮田10万亩方道路建设,为粮食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达558.6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601.8公斤,粮食单产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农业组织化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新增农民合作社103家,累计达96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9家。新注册家庭农场21家,累计达30家。土地流转面积达18.8万亩,整村流转达30个。培育怀药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认证怀药绿色食品12个。特色优势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温县铁棍山药文化节,拍摄了温县铁棍山药《老家味道》宣传片,持续开展铁棍山药检测、统一包装销售、防伪二维码发放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温县铁棍山药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温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四大怀药质量安全示范区。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总投资2700多万元的北冷三农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黄庄三农服务综合体开工建设。建成10个农资服务中心、2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和6个乡镇站、10家农机服务中心,规范提升了160家生活服务农家店,服务三农水平显著提升。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编制完成了《新城区控制性详规》《太极路、司马大街街道景观设计》《新城区北部中小学规划设计》《慈胜公园规划设计》等规划,完善了城乡规划体系。老城区建管有所加强。西关菜市场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太极市场、东梁所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完成了祥云街等城区道路改造。完善了公厕、护栏等市政设施。新铺设天然气管道38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5000户。规范了阳光新城、华豫溪谷等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对城区夜市摊点、占道经营、陈旧垃圾等进行综合整治,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新城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黄河路东延工程基本完成,法院、公安局等单位业务用房主体工程竣工,供电公司、邮政局等单位业务用房选址已确定。上作安置小区、振兴安置小区正在施工建设,子夏保障房小区即将投用。春城华庭、新东未来城等住宅小区开工建设。新市民社区启动实施。规划了东南王、上作、子夏、司马四个新市民社区,建成可容纳1.9万户6.3万人。其中,上作新市民社区内保障性住房小区、上作安置小区主体已完工,东南王、子夏、司马新市民社区正在进行规划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对乡镇政府所在地、主要道路两侧、城乡接合部及210个行政村进行了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完成了2个省级生态村和9个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陈家沟成功入选河南省“十佳最美乡村”。温县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

  太极拳开发不断深入

  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太极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演武厅、接待中心、王廷文化广场建成投用,杨露禅学拳处复建工程有序推进。聘请北京绿十字等设计团队对陈家沟老村进行全面改造,目前规划编制已完成,示范户改造启动实施。陈家沟村和辛堂村安置小区进展顺利。长兴大街、沿黄大道、王廷大街竣工通车。陈家沟村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太极拳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式太极拳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举办了温县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和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交流大赛,承办了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散打、太极拳比赛和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举办了太极拳初段位套路考评,800余人通过段位评定。启动了陈家沟太极拳驰名商标创建、陈家沟太极拳馆全球连锁等活动。组建太极拳表演队代表河南赴泰国开展“河南泰国文化年”活动,太极拳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

  《温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温县特色商业区空间发展规划及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国际山药交易物流中心项目顺利进行。建成了温县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与服务视频监控平台。全县银行存款余额96.5亿元,贷款余额58.8亿元。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持续加强水系建设。环城水系北渠、济蟒截排治理、引沁干渠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环城水系东渠、南渠开工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完成了建兴大街、纬一路北侧、王廷大街南段、司马大街南段、滩区经济林、滩区原料林更新等绿化任务,绿化面积达1.5万亩。扎实开展环境保护。严格新上项目环评审批,完成了9家企业重点治污工程;完成了污水处理厂扩建、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展了蓝天工程、清水利剑等专项行动,取缔“十五小”“新五小”污染企业41家。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农村道路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幸福院建设、田间工程、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投资2.1亿元,实施了21公里的4条重点道路和25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境内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27公里,居全省前列。总投资1.8亿元的武德镇等6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8000余万元的番田镇等乡镇土地整治项目成功获批。一中新校区续建工程、职教中心新校区三期工程和43个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基本完工,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建成投用。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位居六县市第2位。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选址、规划已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标准化卫生所建设进展顺利。完善了新农合管理机制,参合率达98.3%。建立了慢病防控网络体系,成功创建“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送基层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积极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持续实施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项目,惠及群众2万余人。投入1600余万元,在移民村实施了教育、医疗、道路、绿化等民生项目,移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社保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40家农村幸福院。完成了城乡低保提标任务。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120人、再就业28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5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2%以内。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坚持党政领导接访制度,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和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对5起涉嫌非法集资案件进行了妥善处置。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扎实推进平安温县创建,公众安全感指数排名居省市前列。

  奋进2015

  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把握新常态,千方百计提升发展水平,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速度,千方百计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着力改善民生,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市下达任务。

  清晰的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深化行政、财税、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城市建设管理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转变招商思路,扩大开放领域,发展新型业态,着力招大引强。

  创优发展环境。做优硬环境、软环境,加强安全生产、治安管理等工作,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强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十大工程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对破解发展瓶颈、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强力推进工业、现代农业、商贸服务、太极拳文化建设、信息化、科技创新、教育卫生、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城市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按照任务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注重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工业发展效益

  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强力实施项目攻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加快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高标准粮田,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

  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打造农业科技品牌,打造粮食高产品牌,打造铁棍山药品牌。

  ●深入推进四区联动,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继续完善规划体系,强力改造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加强城市管理,科学利用土地,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新市民社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传承弘扬太极拳文化,做强太极拳文化产业

  加快建设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抓好太极拳文化传承弘扬。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健全服务业发展体系,加快建设特色商业区,深入推进金融创新,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温县

  加强水系生态建设。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景观绿化工程、主要道路绿化工程、农田林网绿化工程、美丽乡村绿化工程。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加强源头管控、污染整治、环境监管、环保宣传。

  ●加强财源建设,提升资本运作水平

  加强财税征管,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市场之手,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太极拳开发、水系建设等项目,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新机制。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发展教育、卫生、计生、文体、农村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文字图片由温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