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山阳镜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筑梦美丽新焦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梦美丽新焦作
—— 焦作市十大建设 摄影展作品选登(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 姬长荣 摄
  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焦作龙星化工公司年产14万吨炭黑及尾气综合利用项目。 卢立文 摄
  建设中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生态越来越和谐。 范 炜 摄
  一条水面宽上百米、长5.4公里的大沙河综合治理工程初具规模。 本报记者 李政阳 摄
  我市西部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19家,总投资达529.53亿元。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北部山区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许来伟 摄
  虹跨天堑。 魏国龙 摄
  到十二五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
  焦作华晶钻石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用镜头记录时代

  一项决策,能影响一座城市的历史进程;

  一批项目,会改变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

  一组图片,将记录这项决策、这批项目在改变焦作这座城市的历史进程和城市风貌中所发生的一个个经典瞬间。

  就在2013年开年之初,十大建设的决策在焦作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了2013年乃至其后几年在焦作这片土地上最引人注目、最牵动人心的大事之一。

  什么是十大建设?

  就是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城市水系、铁路、生态、海关及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十亿元以上项目、信息化、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能源、公路、职教园区”建设。

  为什么要搞十大建设?

  焦作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尽管我们在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中取得了突出成就,赢得了全国的瞩目,但面临着经济转型、美丽焦作建设以及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焦作该往哪里转、如何转”就成了摆在焦作各级领导班子以及全市365万人面前的一道课题。面对这道难题,焦作市委果断地提出了“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并由此而推出了切合焦作实际的十大建设项目。

  就焦作而言,这十大建设既是城市转型攻坚的突破口,又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它既是发展的,又是民生的;是经济的,又是环境的;既是当前的,又是长远的……总而言之一句话,是事关焦作长久发展的、实现“筑梦美丽新焦作”美好愿景的必由之路。

  从十大建设的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一年多来,当初的目标有的已经实现,有的已经变成美丽的现实,还有的正在紧张地施工建设之中。四五百个日日夜夜,参与十大建设的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情聚项目、汗洒工地,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艰辛劳动,使一个个项目从图纸上走下来,变成了人们眼前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十大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参建人员,无私奉献,丰碑永驻!

  正是为了记录这个风生水起的时代,记录这个焦作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发展、大转型、大换容的变迁过程,焦作摄影人以极高的热情和特殊的身份参与到了十大建设的进程中,他们用手中的照相机,定格了十大建设施工过程中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和一个个经典的瞬间,并将它们呈现出来,以激励建设者进一步焕发出更加澎湃的建设热情,以强化焦作人民对十大建设的更深一步的认知、更强的参与意识和更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我们相信,您将要看到的这个摄影图片展,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瞬间,也将会记录在焦作历史的史册里,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