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腕、撞墙、吞食大量激素药、拒不配合医生治疗……以种种极端方式与生命决裂的,却是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欢欢。
1月29日13时许,记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的一间病房里,见到了身体极度虚弱、处于昏迷状态的欢欢。
欢欢左手腕上有多道伤疤。病床一旁的桌子上,放着用塑料袋包裹的饭菜。从1月28日下午抢救开始,欢欢几乎没有进食。守护在一旁的父母对于欢欢的行为心疼不已。
欢欢这次住院后,每天花费上万元,其父亲一边筹钱一边照顾她,在焦作和郑州两地奔波;其母亲则日夜守护在病床前,每天只吃一顿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这些在父母看来都不算什么,却都被病床上的欢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今年17岁的欢欢,家住武陟县大封镇大封村。一年前,欢欢在外打工时突然晕倒,被接回武陟老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依然低烧不退,这才到医院进行检查,最终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这是一种罕见病,治疗难度大,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从去年夏天开始,欢欢辗转焦作和郑州两地进行治疗。一周前,欢欢的病情出现恶化,不得不再次到郑州住院治疗。其实,欢欢的身体早就出现了问题,因为怕父母担心,她一直强忍着,直到第一次晕倒父母才知道。回到家后,她又出现5次晕厥,父母这才认识到她病情的严重性。
病情恶化,如果不接受治疗,随时都会威胁到欢欢的生命。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欢欢拒不配合治疗,多次向父母提出放弃治疗。
“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凡事只为别人考虑,很少为自己考虑,自己虽然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心疼我们,怕拖累我们,甚至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欢欢的父亲曹松山说,欢欢打工期间每月1000元工资,却拿出500元给父母补贴家用。因为长期省吃俭用,17岁的她还不足40公斤。
“孩子的身体早就出现了问题,可一直瞒着我们。我们打电话询问,她只说感冒了,轻描淡写地搪塞过去。”曹松山说。
在欢欢决定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心里想的依然是父母。
“妈,我对不起你,真不想活了。你没有我以后,和我爸一定要好好的,忘了我,再领养个小姑娘,让她好好陪你。对不起,原谅我的不孝顺,我不想当拖累。”这段令人揪心的文字,是欢欢写在手机里准备留给父母的话。1月28日16时,在编写这条短信之前,欢欢把自己仅剩的100元钱积蓄给父母分别缴纳了50元话费,随后便吃下300片激素药,坦然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这是1月28日欢欢的第二次轻生。就在几个小时前,欢欢趁妈妈不注意,曾试图割腕自杀。
欢欢被抢救过来以后,其母亲柳雨巧含着泪,一遍又一遍看着女儿编写的短信。在欢欢的微信里记者看到,这次来郑州住院后,欢欢把个人签名改为“我多想念家的温暖”,其中饱含了一个重病少女对家和亲人的不舍、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1月30日上午,欢欢的父亲告诉记者,就在欢欢苏醒后,她又撞墙求死。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欢欢说只要转院回家就配合治疗。记者在她的手机里看到,她清楚地记录着每天的住院花费。当天中午,欢欢从郑州转到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继续治疗。
采访最后,欢欢的父母表示,尽管经济压力比较大,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女儿的病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