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今晚做客本报网络直播间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美丽新农村
婴儿乳粉、网络食品 纳入食品安全责任险试点
高校艺术团、运动队录取人数 不得超过该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
“市民观察团”走进我市两会
美丽焦作
冬吃柚子益处多
王天定:最接地气的新闻摄影人
4户困难职工家庭 获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
怕拖累父母 重病少女几度轻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怕拖累父母 重病少女几度轻生
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割腕、撞墙、吞食大量激素药、拒不配合医生治疗……以种种极端方式与生命决裂的,却是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欢欢。

  1月29日13时许,记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的一间病房里,见到了身体极度虚弱、处于昏迷状态的欢欢。

  欢欢左手腕上有多道伤疤。病床一旁的桌子上,放着用塑料袋包裹的饭菜。从1月28日下午抢救开始,欢欢几乎没有进食。守护在一旁的父母对于欢欢的行为心疼不已。

  欢欢这次住院后,每天花费上万元,其父亲一边筹钱一边照顾她,在焦作和郑州两地奔波;其母亲则日夜守护在病床前,每天只吃一顿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这些在父母看来都不算什么,却都被病床上的欢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今年17岁的欢欢,家住武陟县大封镇大封村。一年前,欢欢在外打工时突然晕倒,被接回武陟老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依然低烧不退,这才到医院进行检查,最终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这是一种罕见病,治疗难度大,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从去年夏天开始,欢欢辗转焦作和郑州两地进行治疗。一周前,欢欢的病情出现恶化,不得不再次到郑州住院治疗。其实,欢欢的身体早就出现了问题,因为怕父母担心,她一直强忍着,直到第一次晕倒父母才知道。回到家后,她又出现5次晕厥,父母这才认识到她病情的严重性。

  病情恶化,如果不接受治疗,随时都会威胁到欢欢的生命。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欢欢拒不配合治疗,多次向父母提出放弃治疗。

  “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凡事只为别人考虑,很少为自己考虑,自己虽然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心疼我们,怕拖累我们,甚至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欢欢的父亲曹松山说,欢欢打工期间每月1000元工资,却拿出500元给父母补贴家用。因为长期省吃俭用,17岁的她还不足40公斤。

  “孩子的身体早就出现了问题,可一直瞒着我们。我们打电话询问,她只说感冒了,轻描淡写地搪塞过去。”曹松山说。

  在欢欢决定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心里想的依然是父母。

  “妈,我对不起你,真不想活了。你没有我以后,和我爸一定要好好的,忘了我,再领养个小姑娘,让她好好陪你。对不起,原谅我的不孝顺,我不想当拖累。”这段令人揪心的文字,是欢欢写在手机里准备留给父母的话。1月28日16时,在编写这条短信之前,欢欢把自己仅剩的100元钱积蓄给父母分别缴纳了50元话费,随后便吃下300片激素药,坦然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这是1月28日欢欢的第二次轻生。就在几个小时前,欢欢趁妈妈不注意,曾试图割腕自杀。

  欢欢被抢救过来以后,其母亲柳雨巧含着泪,一遍又一遍看着女儿编写的短信。在欢欢的微信里记者看到,这次来郑州住院后,欢欢把个人签名改为“我多想念家的温暖”,其中饱含了一个重病少女对家和亲人的不舍、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1月30日上午,欢欢的父亲告诉记者,就在欢欢苏醒后,她又撞墙求死。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欢欢说只要转院回家就配合治疗。记者在她的手机里看到,她清楚地记录着每天的住院花费。当天中午,欢欢从郑州转到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继续治疗。

  采访最后,欢欢的父母表示,尽管经济压力比较大,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女儿的病治好。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